【本報訊】早前人行公怖,內地上月新增貸款創兩年半新低,只得4,636億元人民幣,遠遜預期;同時,狹義貨幣(M1)升,廣義貨幣(M2)跌,市場憂慮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國家發改委昨表示,雖然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創歷史新高,但出現大量貨幣未進入實體經濟的問題,新增融資多用於償還債務,以及社會資金主要進入金融屬性強的部份商品。
事實上,7月M2供應較6月下跌,只有10.2%,而M1供應則上揚至25.4%,使兩者差距擴大至15.2個百分點,超過2010年1月時的歷史高位,情况反映企業及個人投資意欲持續低企,寧將資金存活期。
發改委預計,受價格環境及多需求疲弱等影響,下半年價格總體穩中偏弱,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平均漲幅略低於上半年,而PPI(工業品出廠價指數)降幅則繼續收窄,料通脹可以實現年初確定的3%左右的預期調控目標。
另外,發改委又亦提到英國脫歐問題,指脫歐令包括大宗商品在內的資產和價格波動風險增加,英鎊和歐元面臨貶值壓力,使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