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已過一半,到巴西時間周一晚,中國暫列獎牌榜第三,排在美、英之後。今屆中國在部份傳統強項頻見出事──射擊只得一金、體操男女團體男女全能金牌落空;此外,跳水未能如賽前預期囊括金牌。如今到了賽程下半段,爭金主要靠乒乓球、羽毛球或個別項目。
中國代表團副團長高志丹形容,本屆中國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及困難。他稱要努力爭取每面金牌,之後話鋒一轉,「但不能用金牌作為全部的衡定標準」。同一時間,大陸網站上,期望管理的網民話語亦見出籠,似欲緩和民族主義高漲後失落引起的反彈。近日論調是「為2020年東京奧運準備」,中國女排輸給美國後,網上有人稱今屆是為了「備戰東京」。另一談論方向是換教練,射擊隊王義夫和體操隊黃玉斌成為討論目標。第三是指向國際奧委會:為甚麼游泳項目要那麼多金牌。
體育選手每年的訓練休整,都與四年一度的奧運息息相關。如果說,參加今年奧運是為了備戰四年後的東京奧運,就會有人問:過去四年的訓練為的是甚麼?總不能說,2012年倫敦奧運之後,便把目光放在八年後的再下一屆奧運會吧。多年來立下汗馬功勞的王義夫和黃玉斌,從選手年代到教練歲月征戰40年,一旦要退下來,很正常;但倘若他們的離開被當作敗仗「懲處」而別的敗仗教練留任,欲以此宣洩民間不滿,做法不公允。至於游泳項目的金牌數量爭論,提出來易被人反將一軍:以後跳水一併回到2000年悉尼奧運前的四面金牌算了。
今天要做期望管理,因為之前把話說得太響;另一原因,贏了是「振興中華」,輸了就像郎平那樣,排球賽事還未結束,已把她在美國念書離婚帶隊的往事翻出來冷嘲熱諷。這樣的體育未免沉重,這次能否管理期望,惹人懷疑。
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