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獨破壞力原來遠比民主大,除了可令協助選舉的選管會「升呢」,變成審查候選人政治取向的臨時法庭,還隨時影響全港數萬名教師的生計。自稱月讀30本書的教育局長吳克儉,最近讀到北京「禁獨」風聲,即時傳達聖旨,禁止教師把港獨議題帶入校園,否則狗頭鍘侍候。
根據教育局回應,教師言行須符合專業操守和社會期望,若違法或失德,最嚴重的後果會是「釘牌」。但「鼓吹港獨」甚麼時候違法?又是甚麼時候失德?「鼓吹」的定義是甚麼?教育局則無任何補充。
正如保安局下面有「禁毒常務委員會」,看來教育局亦有必要設立「禁獨常務委員會」,由吳克儉主理,再委任幾名梁粉或者「沙皇」李國章一類人做委員,負責處理校園中的港獨思想。想對付企圖以暴力手段衝擊校委會的大學生,只要通知警方,等警棍和胡椒噴霧亂舞一輪,然後向着鏡頭譴責暴力,無驚無險,大家早有經驗。用同樣手法對付中小學生,簡直輕而易舉。
「禁獨常委會」的職能,亦應參考「禁毒常委會」的社區驗毒計劃、校園驗毒計劃。驗毒計劃負責驗尿,「驗獨計劃」則驗腦,檢查入職教師的大腦有否港獨思想,和入讀學童的大腦是否「夠紅」。一旦發現有港獨傾向,可安排相關教師接受強制性思想改造,改造不成功則馬上釘牌。學童在升國旗時不會流眼淚,註冊的愛國社工會跟進。倘若情況無任何改善,該名學童的教師和學童的家人,就有可能不夠愛國,必要時將學童送到愛國的寄宿家庭和學校生活,確保學童知道自己在喝黃河奶水。
聽來似是天方夜譚,不過幾年前的香港人,都不會想像到香港會有禁止談論港獨的一日。對於特區政府而言,港獨思想的出現,問題不是出在政府身上,更不是一國兩制「禮崩樂壞」所致,而是好像毒品、病毒、癌細胞一樣忽然出現,不能自然解決,只好透過「外力」去解決問題。為甚麼特區政府近年處理多輕微的示威活動,都要動用大批警力?正是政府認為打壓可化解矛盾,選管會的篩選工作也是一例。
法國泳手批評中國泳手的尿是紫色的,有沒有用藥,還可以驗得出。但夠不夠愛國,有沒有港獨傾向,支不支持祖國強盛,不是那麼容易得出結論的,就是政府說了算。試想像身為教師,在通識課上討論新聞自由界限,談到梁天琦被左報記者挑釁,翌日即收到教育局通知,質疑你在課堂上鼓吹港獨。誰說討厭政治,政治就不會埋身?拒絕談論政治,政治就不會上門?今日提及梁天琦可被當成港獨分子,明天提及靖國神社被當成漢奸走狗。在獨裁政府眼中,任何人皆可成為惡菌,那麼討厭政治的你,自不可能倖免。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