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有誰記得,10年前的多哈亞運,港隊派出了近300人大軍,浩浩蕩蕩出征,結果奪得六金12銀10銅,共28面獎牌,也是當年港隊出戰亞運歷來最佳成績(紀錄在翌屆被破)。當中,最難忘的不是那六金,而是「黑妹」葉姵延(圖)取下的銀牌。
那些年,亞運由收費台直播,專業得很。聽評述、看製作,是賞心樂事,雖然競賽水準不及奧運,可是選手落場拼博卻猶有過之。對港人來說,看亞運其實更開心,因為有更多港將出戰,也更大機會贏得獎牌,鏡頭也更多時候對準,睇得更過癮。黑妹在多哈亞運中,過關斬將,連中國名將張寧也殺退,最後闖入女單決賽,不敵師姐王晨。所有人都在想,這個羽壇新星將發光發亮!
好多行家都很疼愛黑妹,一來因當年在拍類項目,能夠打上港隊且贏牌的港將中,土生土長的不多;而且黑妹的故事非常「香港」,成長於沙田屋邨,心機較少,總是全力以赴,球球全力出擊,飛身救波、跳躍扣殺,刺激、好看,從來不怕辛苦,甚麼困難來到,咬咬牙關就捱過去。不過,去得太盡,反而逼得太緊,由08京奧的萬眾期待,12年倫奧惜敗止於八強,到今次里約奧運,結果我們都在電視前看到了。當見到硬氣的黑妹也泣不成聲,實在傷心。
沒有機會採訪過黑妹,更多時候是在電視機旁打氣,看住黑妹頭幾年包袱較少,屢挫強敵,贏過張寧、謝杏芬、皮紅艷,被譽為是中國女單爭標大敵,本已極了不起,但要再上層樓,有時就不止是在訓練下功夫,而是要在心態上的改變,也要點點運氣,才能踏上世界之巔。
所以不少運動員兜兜轉轉,在勝利與落敗之間迷失,想過放棄、走過歧路,強如費斯,也有試過;「做人點可以無火!」全對,可是下一句,就應該是「人到了某個階段便要改變」。心,不再輕易燃點,不可一招到老。港隊羽毛球總教練陳智才的「輕裝上陣」肯定是對症下藥,卻行之不易。
初心,行得遠久,越易忘記。看歐鎧淳在引退前走出壓力,在最後一次接力賽中享受泳賽,拾回初心;我們希望黑妹也做到如她所說的一身白衣,代表一張白紙,拾回初心,四年後的東京奧運捲土重來。文:仙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