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年代 - 蔣芸

另一個年代 - 蔣芸

寫日記是好習慣,但能堅持到底的不多,大抵是因為生活平凡,乏善足陳,每天的紀錄流水賬似的自己看了也覺得乏味。
但是像身份是記者是作家且負有特殊使命者,當然有紀錄每日生活的必要,將來有沒有事發生都可為參考或呈報之用。「香港淪陷日記」前後只記下四十九天,從1941年12月8日香港淪陷翌日,到作者離開香港1942年1月25日為止,當然讀來意猶未盡,仍有太多有待解答的疑問,也有更多的對作者本人別後及開始記載前的生活產生好奇。之前從未讀過他的文章,不知其人,隱約中彷彿有人提過這樣一個文人記者,如此而已。
上了年紀後記憶轉差,路上若有人前來打招呼,記得我嗎?只是茫茫然不敢作答,若對方也是同時代差不多年紀的人,會自報姓名,若只是相逢道途,交情泛泛,也唯有得過且過,就此相忘於江湖方是上策也。
像薩空了這樣四零年代,在九龍、香港、上環、西營盤、干諾道、般含道等地,或當時喝咖啡吃飯的熱門地點,如牛奶公司、Wiseman或其他文化人常去的地方見到熟人不足為奇,就像今天的我們也會在香港會所、陸羽、鏞記、蘇浙、上海總會、各食肆碰到老朋友。
上個世紀從事出版那些年代,在上環樂古道吳興記見到的文化人、作家、記者數也數不清,在北角渣華道一帶,也常碰見老朋友,前來交稿的作家、攝影師、專欄作家,那真是一個美好的年代,雖然工作很忙,但忙中也有那種歲月無驚的悠然,從來也不是活動家的我在那個年代,無暇寫稿卻也活動頻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