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李開拖還是妥協?(李平) - 李平

習李開拖還是妥協?
(李平) - 李平

中共高層本周將結束北戴河度假議事,重返媒體鏡頭。儘管各界最關注北戴河會議對中共十九大人事佈局或高層架構重整的決定,但有關事項不到明年北戴河會議恐怕都不會有結論或公開,相反,習近平、李克強在經濟政策問題上是繼續對着幹,還是轉向合作,短期內就可見端倪。
中共高層赴北戴河度假之前,按近年慣例舉行政治局會議,對下半年經濟工作等作出部署,要求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從官方公佈的會議消息來看,政治局對經濟走勢採納了李克強「穩中向好」的判斷,而國務院也隨即開會落實去產能。有傳媒據此指習、李合作無間,未免小看了習、李之間的「結構性」矛盾。
習李之爭早在2013年北戴河會議之前已鬧得沸沸揚揚。當時,〈習近平李克強公開決裂〉的消息滿天飛,炒作的是習、李在土地政策上的分歧,李克強邀世銀與國務院研究中心合作制訂中國改革進程,建議推動農村土地私有化,但習近平到湖北考察時強調,農村土地流轉改革必須堅持以集體所有制為前提。
三年過後,北戴河假期開始前,〈習李矛盾公開化〉、〈習李分歧難調和〉、〈習李公開對着幹 南北院之爭升級〉這類新聞標題又到處可見,除了翻炒《人民日報》5月9日發表權威人士講話炮打李克強之外,特別提到7月8日,習近平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但人在北京的李克強竟未出席。而7月22日,李克強召開「1+6」圓桌會議,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金融穩定理事會對話時,習近平的經濟幕僚,包括中財辦主任劉鶴也沒有出席。
可見,習、李經濟政策的分歧,一方面是由於智囊結構不同、智囊政策取向不同而引起的,幕僚各為其主的言行又放大、加劇了習李的分歧,特別是習派的去槓桿,與前後兩任總理溫家寶、李克強的救市政策的衝突,下半年還將表面化。另一方面是由於習、李代表了不同權貴集團的利益,權利分配上必然有衝突。特別是習近平近期推出一連串打壓共青團的措施,團派出身的李克強如何招架、反攻?李克強會否自身難保?都將是看點所在。
http://www.facebook.com/appledaily.liping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