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日常扭腰、提取重物或大隻佬谷爆操肌,當感到腰腹刺痛及難以發力,未必只是單純「唔夠力」,隨時是腰椎移位,甚至椎間盤滑脫。神經外科醫生指出,不當的負重訓練容易傷腰,如抓舉啞鈴及深蹲等動作,建議初學者應先從器械訓練入手,待掌握正確方法後才逐漸增加操練難度,切忌急於求成,以免誘發腰椎傷患。
記者:于健民
香港港安醫院神經外科顧問醫生梁顯信表示,人體共有5節腰椎,每節之間有一塊椎間盤連接,令腰部活動時減少骨骼的磨擦。若椎間盤移離腰椎甚或外脫,便會引發滑脫症,導致腰椎加劇磨蝕、發炎,甚至令整節腰椎移位,壓住神經線,形成慢性背痛及影響活動能力。
先器械訓練相應肌肉
梁指滑脫症有多種成因,臨床常見為腰椎及椎間盤長期勞損及退化,從事體力勞動工作如搬運、維修人士,身體每日連續數小時負重,屬於高危一族。由於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蝕才會令椎間盤移位,故患者的發病年齡多為30至40歲。但近年亦有不少求診者為「假日運動員」,平時少機會鍛煉身體,亦對自己體能狀況不甚了解,到休假就瘋狂運動或健身,令腰椎一時間難以承受頻密且大幅度的擺動而受損。
滑水、滑雪及舉重健身屬三大導致滑脫症的高危運動,因容易令椎間盤勞損、退化、移位,當中又以健身最甚。
梁顯信稱,不少求診者是有健身經驗的中年男士,每次訓練為求最佳效果,都會一味增加負重量,但鮮會衡量身體能否承受得到,「直到有一日發現腰痛到舉唔起嗰個重量,就會睇醫生攞消炎藥,冇痛就再舉過」,至再感痛楚才向專科醫生求助,亦有少部份人只有20多歲已「健身成疾」。
健身時應遵從量力而為的原則,同時留意正確的健身姿勢。梁顯信指舉啞鈴及深蹲等動作,若本身肌力不夠,身體會自然依靠腰腹發力,容易觸發腰患,建議先由鍛煉相應肌肉部位的器械開始,熟習如何發力後才嘗試用啞鈴鍛煉。
神經線受壓可致失禁
其他的滑脫症成因例如腰椎曾經有骨折,令椎間盤的活動空間變大增加滑脫的機率,亦有部份患者是因先天遺傳,或是患有癌症,腰椎出現繼發性病變所致。
滑脫症發作時,痛楚會集中在腰腹以及大小腿,每當患者身體向後傾時,痛楚便會加劇,同時腰部神經線會受壓迫,輕則走路時會有「俾針拮」的刺痛感覺,嚴重者更可能會小便失禁。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