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唔使驚」的習慣 - 畢明

養成「唔使驚」的習慣 - 畢明

在英國《鏡報》讀到一則關於金魚的新聞,想起一個香港人。你我都認識的一個人。
報導說,「在瑞士養一條金魚是犯法的」。關鍵字:一條。有些人養金魚,的確祇獨養一條。當中的理據,可能已足夠你罪咎:金魚是群體動物,單獨飼養是一種虐待、一種剝奪,要牠們孤獨生活是一種殘忍。「被孤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違反了金魚的自然天性。
在文明的地方,連最小弟兄的權利,包括金魚,也兼顧到、保障到,不會不知從那一塊石頭爆出一個「養寵物主任」,去推翻誰的養寵物權和寵物不被虐待權。
想起香港一個很獨的大男孩,被放進一個不准被選舉的玻璃缸內,政治生命被軟禁,獨憔悴,成為了一個沒有犯罪、沒有坐監的政治犯。「金魚男孩」的遭遇,差不多是卡夫卡《變形記》的角色和冷汗,一朝睡醒,自己不再是平常人,但他沒有變成日漸枯敗的獨蟲,或荒誕地死去,反而更加積極的面對欺壓,更勇敢的抗爭軟禁暴力。我很喜歡金魚男孩,不關他的政治立場事,是支持他中強矢而能怒飛的態度,那無畏無懼的精神:Freedom from Fear。
"It is not power that corrupts but fear. Fear of losing power corrupts those who wield it and fear of the scourge of power corrupts those who are subject to it"。「令人腐敗的不是權力,是恐懼。懼怕失去權力,令揮舞着它的人腐化;懼怕被權力鞭打,令受制於它的人腐壞」,昂山素姬在她的著作《Freedom from Fear》說。香港,例子太多,拿去填海,過海隧道全廢。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獲獎前出版的書,題為《免於恐懼的自由》(Freedom from Fear)。連同見報率、引述率及被強姦率最高的「言論自由」(Freedom of Speech),加上信仰自由(Freedom of Worship)和免於匱乏的自由(Freedom from Want),四大自由是世界人權宣言的四大基本人權。
唔使驚。唔使驚?「免於恐懼的自由」在香港是一種奢侈,對銅鑼灣書店職員是諷刺,對金魚男孩是水月。現在香港有幾多種恐怖。不同顏色紅黃藍白黑色的恐怖,被封殺的恐怖,自我審查的恐怖,敵對陣營互相仇恨的恐怖,不及同路人撕裂明攻暗殺的恐怖,建制恐怖執法恐怖警權恐怖議會恐怖之外,如今還有選舉恐怖。唔使驚?篩選一個直選,是新病毒。回歸以來首見的恐怖。
「免驚」,很遙遠。幾多香港人,連和朋友、家人、同事、社交網,說一些沾一點社會民生政治的事,都步步為營一驚再驚。
「無畏懼可能是天賦,但最可貴可能是透過奮發進取得來的勇氣」,"courage that comes from cultivating the habit of refusing to let fear dictate one's actions, courage that could be described as 'grace under pressure' — grace which is renewed repeatedly in the face of harsh, unremitting pressure",昂山素姬在她的書如是說,這一段要慢慢讀三次,她比誰都知道恐懼和免於恐懼的意義。重點是「養成一種拒絕讓恐懼決定你行為的習慣」。一個人的行為,很多時不由理智、感情、或是直覺去控制。恐懼,支配了你。在工作上愛情上家庭上,恐懼從來惡過老闆腦袋和心靈,怕改變怕坦白怕面對令一個人困在不自由的決定和生活裏。「壓力下的優雅」,在嚴峻不斷的打擊下,每次一再重生。
別以為很難。不易,但不難,祇要你願意,你肯堅持,你看何韻詩。2016的何韻詩,是受過多少次打壓的何韻詩。被抹黑、被封殺、被自我審查的笨Lancôme放棄,她沒有恐懼,她選擇了「壓力下的優雅」,比起一大堆「我恐懼」的屈膝症病人有勇氣得多,且以一再重生的勇氣,在香港找屬於這個地方的力量和生機。「集體獨家」贊助,自由於大企業大財團的壟斷,從前一兩個廣告商玩晒、決定晒的生意,如今數百個中小企個人奮勇支持,一呼百諾在分裂中找到團結,在五指山下悍然找出可能性,她演唱會一開即爆再加場,是香港同聲的吶喊,是我們不會屈服的光輝,如果她的演唱會不爆滿,香港就不是我們認識的香港。
別告訴我這裏祇餘恐懼和絕望,我唔信,何韻詩唔信,那贊助她的幾百個小商戶小單位和買票看演唱會的都不信。再多的黑暗都奈不了我們何,再多的分歧「愁或喜,生與死,也是香港地」。做一個給香港人看、尊重他們品味的演唱會,不是「合拍演唱會」,香港人就會把它愛爆,你也不必支持她的立場,但香港人必須支持她的態度。
拒絕基本人權的地方,恐懼就是日常秩序的基本。懼怕被捕、被虐、被殺、被奪去朋友、家庭、人格、財產、生計,懼怕貧窮、孤獨、失敗。但"even under the most crushing state machinery courage rises up again and again, for fear is not the natural state of civilized man"。恐懼不是人的天性,有種香港人最憎人造恐懼,有些行動是集體表達我不怕!
她的「Dear Friend」演唱會是給所有香港人的,無仇無敵。「壓力下的優雅」,是即使受到不義對待,卻不會變得刻薄、陰暗、絕望、偏激,反而更看清黑暗中的光明,正義的可貴,善良的必需,"Concepts such as truth, justice and compassion cannot be dismissed as trite(陳腐) when these are often the only bulwarks(堡壘)which stand against ruthless power"。願,我們都擁有免於恐懼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