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升至4.1年,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料輪候時間會繼續惡化;去年分析輪候時間長原因包括大單位不足,小組將討論可否向5至6人家庭編配兩個細單位,縮短輪候時間。有團體認為此方法會延長小家庭輪候時間,政府應增公屋供應解決。
記者:陳沛冰
黃遠輝昨表示,長策會的10年建屋目標是20萬個單位,但未來5年未能達到一半目標,平均輪候時間將惡化,會否延長至5年則難以預測。他指房委會沒有魔術棒,短期內無法加快供應,須待2020/21年度後每年增加新建公屋才能改善。
黃又指,去年分析指公屋輪候時間長,因市區單位供應少及大單位不足。現時容納5至6人家庭的大單位輪候時間較長,資助房屋小組下月會討論短期應對措施,包括向大家庭分配兩個細單位,縮短輪候時間。但措施涉及很多技術細節,如中小家庭輪候時間會延長,整體輪候時間會否因此縮短也有待分析。
現時公屋富戶佔整體約3%,黃遠輝指另一個縮短輪候時間的方法是收緊富戶政策,若租戶入息或資產超出上限便須遷出,但他承認阻力大。被問及會否考慮向遷出的富戶分配綠置居,他指此方法或會令富戶騰出30、40年樓齡的公屋,換取市區新公屋;但已長時間輪候的市民第一次編配時未必接受樓齡高的公屋,最終令輪候時間更長。
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表示,現時公屋輪候冊約有13萬個家庭,當中約15%屬於5人或以上大家庭,不少家庭要輪候5至7年才獲分配公屋。1997年前,房署會向大家庭分配兩個甚至三個細單位,但1997後政策收緊,包括要求大家庭分為兩個或三個核心家庭申請公屋,不願分割的家庭要繼續輪候大單位。
公屋聯會憂剝削小家庭
王不贊成用此方法縮短輪候時間,擔心會剝削中小家庭獲分配公屋機會,也無助縮短整體輪候時間,「個餅得咁多,你食多啲我食少啲,可能過一年半載到3人家庭受影響」。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新建屋邨多為可容納4至5人的兩房單位,故大家庭輪候時間長,他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整體公屋輪候時間會延長至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