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當年有份推動「求學不是求分數」的前教統局職員程沛玉(Rita),兩年前身體力行,在深水埗創辦社企昭悅教室,以正職補貼開支,鼓勵學生邊玩邊學。惟教室被業主逼遷、新租盤亦未能完成牌照申請,Rita心灰意冷,決定9月關閉教室,有學生未知事件,仍笑說「要返多(教室)1,000日,無限日」。
記者:葉偉東
昭悅教室透過不同活動推動自主學習和愉快教學,讓學生學做人先於做家課。今年暑期班,一眾小學生自行構思籌款活動,下周將到街頭賣藝及義賣自己的書籍玩具,為緬甸貧困學生募捐。午飯時段他們會自備飯碗到毗鄰的深水埗明哥餐廳吃飯,採訪當日7歲的晞晞與記者分享紅豆糕,又主動搬椅子;惟這間標榜愉快學習及同理心的教室,卻不容於社會。
教室學生大多就讀初小,部份來自綜援家庭。Rita指創辦初期學生人數少,但不想基層家庭未能接受教育,兩年前後共補貼數十萬元營運,「其實係咪一定要讀好書,有好分數,考上大學再出嚟搵份工呢?我想話畀佢哋聽,唔一定得呢條方程式」。
Rita說,教室先被舊業主連屋帶租約「賣豬仔」予新業主,但新業主欲收回單位自用,「原定兩年租約係去到9月底,年頭同業主傾好咗早一個月,即8月底交(回單位)」惟業主突要求提前於8月初搬走,甚至表明「我唔理你,你有心搞搬去第二度」,又叫她「邊裝修邊上堂」。
網上平台繼續教育
Rita於6月租下長沙灣一單位,着手申請教育牌照,「睇單位時見到有少少漏水,當時地產經紀話冇事,又話會開電、裝窗花,所以就信佢;點知7月15號上到去單位正中央漏緊水,咁我又點畀消防睇,點申請教育牌?」其後經紀不斷拖延維修,她最終未能趕及9月前將教育牌轉到新址。
Rita心灰意冷,決定9月關閉教室,惟她強調不怪責業主,僅慨嘆港人重私利、漠視道義,「佢哋唔覺得違反租約有問題,亦唔會諗一個月對人哋影響有幾大;租約固然係表因,但我覺得大家都只係維護自己嘅高牆,只諗私利,唔講道義,我唔需要每個人都做好人,亦唔需要施捨,我只望每一個人都做番個正常人」。
9月後她將轉型網上平台繼續教育,「小朋友需要一個好嘅土壤,一個道德界線;小朋友曳,其實我哋係同佢講道理,而唔係鬧佢,學生學緊嘅就係呢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