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向上游:兜圈 - 馮睎乾

默默向上游:兜圈 - 馮睎乾

洛:「我想退出你的網誌。我只是從花的小圈子跳入你的小圈子。花那個還好,至少不會有匿名判官。我寧願虛情假意『互助互愛』,也不要酸臭的惡言相向,那對我寫作毫無幫助。我很討厭你們的來客,尤其是他們連外表也醜。」──2008年電郵
(承上篇)跟我見面後,洛終於有點踏實的感覺,至少證明彼此友誼不全是浮雲。那是2008年初,他邊找工作,邊和我們一起寫網誌。互聯網上很多苦大仇深的批評,有理沒理都罵得不留情面,洛對這些話的敏感程度,好比安徒生童話的公主,即使在幾十張床墊下放一顆豌豆,也會為此渾身不安。他正想退出,竟因為陳冠希「閃卡」而振作起來。
自陳冠希爆出醜聞,輿論即一面倒指斥藝人虛偽,洛卻覺得非常荒謬:分明是公眾虛偽,不道德地傳閱藝人的私照,事後反而怪人家不是聖人。他在電郵慨嘆:「要成為網上意見領袖不難,只要立場緊隨大多數人意願,表達能力比那大多數略高就可以。所以意見領袖根本是意見僕人,如果大眾是罪犯,便沒有公道可言。」他不屑做這種「意見領袖」,於是別出機杼寫了一篇文,主張陳冠希等人根本無需道歉。這篇文不知被誰貼到豆瓣,居然獲得九十個「推薦」──當時臉書不算普及,尚未進入全民「呃Like」年代──這個不足三位的數字,在豆瓣已冠絕全港博客。我曾說他的文章好,洛終於有點相信了。
此時我提醒他:「我讚你寫得好,你不信,現在一個數字你就信了。但數字是虛幻的,如果你懂做假,把它推高到某個點,即Tipping point,它自然會勢不可擋地爆發,所謂出名,不過是如此這般的事。你追求的只是這種成功的幻覺嗎?」洛說,哪怕是幻覺,他也希望成功一次。於是他一頭栽進豆瓣那個小圈子,不到一星期,出人意表的事發生了。(十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