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那晚在地鐵車廂,見到一頭體型頗大黑色犬隻溫馴伏在地面,一時好奇追訪,就沒有這篇〈導盲犬訓練中〉(壹週刊1379期)了。
也因為採訪、拍照、跟進資料、重看舊片《導盲犬小Q》……我比較深入地認識這些由BB開始接受訓練的犬隻,發自內心意願及熱誠,多有「靈性」!牠們由訓練員引領着,坐地鐵、逛街市、走過大街小巷各種建築物,熟習人間環境、聲音、氣味、常況和異況。滿師後與視障人士相守相依,當他們的「第二雙眼睛」。
有朋友深夜來電怨我,她說找出《小Q》來看,哭到不行,眼也腫了。日本人民族性強對生命尊重,動物電影拍得溫厚感人,心靈溝通。還有一部很舊的《八公犬物語》,由仲代達矢主演,講述一頭守候東京澀谷站迎接主人下班的忠犬「八公」,主人因病猝死,牠依然每天苦守候歸,直到死去,一共等了10年……車站後為牠建像。
香港淪陷,需要扶正的「導盲犬」,不是卑劣的「68狗」。
× × ×
(代郵:(1)收到吳順忠老師的《字海求知錄》、收到張敏慧老師的《唐滌生戲曲欣賞》,謝。(2)年度簽名限量本,我的《紅緞荷包》和《恐怖送肉糭》,在灣仔莊士敦道30號「天地」書店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