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得小思老師介紹,拜讀了薩空了那本「香港淪陷日記」,粗讀細閱前後兩次,小思稱這位四零年代的光明報總經理是社會活動家;這倒是名副其實,只看他在香港淪陷後那開頭的四十九天裏,日記中所載每天走動聯絡牽綫商談;困局中也活動頻繁,最讓我嘆為觀止的是他遊走港九,偷渡過海,小渡輪、舢舨及或只靠兩條腿,從南到北、從西到東,總會在街上碰到熟人;報人、朋友、生張熟魏,一點也沒有誇張,他人面廣、人緣好,辦事能力強,一本流水賬日記體如此吸引,那個年代我這今日之長者且尚未出世,薩空了二十年代已是上海名記者。他開始淪陷日記之時推算起來不到五十歲,筆下那些隨時在大街中碰到人物都非泛泛之輩,在般含道碰到那位我也認識的才女郁風、還有其他如喬冠華、當時是蕭紅的丈夫端木蕻良,有三十年代作家徐遲,而和他一起逃難住到上環知本小學堂改裝的住處的學問家報人主筆梁潄溟先生,日軍的炮彈在港九橫飛,人命朝不保夕,隨時會被打中,或被爛仔打劫殺害,燈火管制的年代,這個外鄉人在這片土地上踽踽獨行,或奔走找救援,調頭寸換可以購食物的小鈔,他以平實樸素而看來如此接近真相的筆觸記載那艱難的一天天,為香港淪陷的三年零八個月留下小部份珍貴的資料,社會活動家之名不是容易得來。
一九四一年的香港,范柳原已遇見了白流蘇,只是情場浪子還不肯輕易被低頭女子虜獲,薩空了筆下的香港淪陷區並不浪漫,他走後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