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店內 珍珠奶茶營業額多暢銷書70倍

誠品店內 珍珠奶茶營業額多暢銷書70倍

【本報訊】主攻中產市場的Page One書店鬧出欠債風波,現時店內中文書籍數量大減,新書短缺,書架空蕩蕩。對於Page One疑陷財困,有經濟學者、作家及出版業人士認為,面對台灣誠品強攻競爭,Page One獨沽一味賣書但選書欠特色,加上甲級商場租金高昂,又沒有誠品兼營文創產品收入的多元化營銷策略,認為Page One在香港前景不樂觀。
同樣主打中產市場的台灣誠品書店,來港4年已站穩陣腳,近日公佈銅鑼灣希慎旗艦店的最暢銷書籍,是台灣名作家龍應台的《大江大海》,每本售價118元,4年來共售出逾5,000本,帶來60萬元收入,惟與店內攤檔最熱賣產品珍珠奶茶相比大相逕庭,4年內賣出218萬杯,收入高達4,360萬元;其餘熱賣產品還有20萬卷紙膠帶及2萬多支鋼筆等,換言之副產品收入凌駕書籍。

Page One被指定位模糊

作家馬家輝指香港出版業現正處於冰河期,書店只賣書根本難以維持,但誠品書店在香港得以成功,全因其經營模式多元化,除賣書外亦出售大量文創產品、精品以增加收入。至於內地的誠品如蘇州誠品,他指更是一個地產項目,整個項目建築面積逾13萬平方米,書店外又有商場及湖景公寓。相反,Page One創辦人是國際頂級設計師,店舖設計當然美輪美奐,但如何營運卻另有學問。
自資經營本地出版社次文化堂28年的彭志銘直言:「舖租係最大困難,其次係市場好細,淨係賣書生存唔到。」
彭志銘指Page One主力賣英文書、大型畫冊等昂貴的硬皮書,「呢類書以前好掂,但近年已經冇市場」。
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表示,他間中亦會去又一城Page One,發現該店選書欠特色,既有大眾化書籍,又有昂貴的大型畫冊硬皮書,結果在兼顧大眾口味下難留住顧客;李認為應做出特色,如專營較偏門的學術書籍。
紅出版集團經理林達昌則認為,Page One以往經營模式只售賣書籍、畫冊等,至近年才「誠品化」擴大售賣文具精品、設專區經營咖啡店,轉型後反而令其定位模糊,失去原有風格。
■記者龔蕙芝、關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