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經濟放緩未有影響阿里巴巴集團的表現,上季度收入按年增加59%,至321.54億元(人民幣.下同),是公司上市以來錄得最高的收入增長,經調整利潤(Non-GAAP)亦有121.87億元,按年增28%,亦超過市場預期。受業績理想刺激,阿里股價於美股開市初段上升,曾升逾5%至約92.2美元。
雲端收入增加156%
阿里表示,公司收入急升原因,是來自併入優酷土豆及東南亞網購公司Lazada等企業,以及天貓及淘寶等中國零售平台收入持續增長所致。阿里中國零售平台的季度商品交易總額(GMV)為8,370億元,按年增24%,收入則增49%至233.83億元,當中透過手機的收入升119%至175.14億元,佔中國零售平台總收入的75%,變現率為2.8%,首次超越非手機的變現率。
阿里指,該平台目前有4.34億年活躍用戶,手機活躍用戶有4.27億。每名年度活躍買家為中國零售平台帶來202元收入,按年增加18%;而每名手機活躍用戶則帶來140元的收入,按年大增84%。
同時,阿里公布其雲計算業務收入,按年增加156%,至12.43億元,而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收入則按年升近三倍至31.35億元,主因併入優酷土豆業績所致。首席執行官張勇指,業績反映出阿里生態的規模,以及在核心電子商務、雲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的地位。但早前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提交資料的物流服務菜鳥,其營運數據則未有在季度業績中披露,僅指每日平均處理4,200萬個包裹。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就指,是次業績獨特之處是透明度,指正盡力讓投資者更了解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