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能只有一種聲音(資深對沖基金經理 錢志健) - 錢志健

香港不能只有一種聲音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 錢志健) - 錢志健

《信報》練乙錚「被封筆」,時間夾得啱啱好,就在立法會選舉前約一個月。《獨立評論人協會》或IFJ的譴責或訴求,甚至《信報》現任員工及該報創辦人林行止的聲援。或許,視《信報》只是一份工的郭艷明總編輯來說。去到最後,郭艷明殺練乙錚專欄一事不能草草了事。《信報》只剩下林行止這金漆招牌為最後資產,問題是,為何《信報》新股東及董事局還要用這樣的總編,摧漽殘餘的《信報》?破壞價值者,總編輯殺一個欄目,做畀北京睇有幾叻,摧漽一張曾經中環人、喜歡讀深入文章讀者引以自豪的報紙?
《信報》評論絕非易下筆。正如練乙錚日前公開信所說,很不容易才完成4,000字,要花大量時間及資料搜集,每次也是嘔心瀝血。郭艷明作為總編輯,說到「正常改版」自然不過。Give me a break, 郭艷明有點風骨好嗎?不要對郭小姐有任何遐想。港人也要警惕,往後所看、所寫、所聽的事情,「被和諧」及偏共的語調加速出現。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我曾經在《信報》筆耕9年,在2014年頭,給郭艷明「知會」多談經濟少談政治,易手後的《信報》確實已守不住。我在2014年「和平佔中」發生前不足一個月前專欄被郭女士叫停,在《外國記者會》留下空凳給她解畫,當然她不作回應。當時《信報》網店副社長兼前總編輯陳景祥有出席,10月,陳景祥也宣佈「辭職」,確實難以想像《信報》當中的「低氣壓」。我相信《信報》的老朋友一個個「離去」,除了是北京的赤裸裸干預,也證明香港更需要捍衞僅剩下來獨立批判聲音的媒體。
日前DBC宣佈9月「結業」,除了發射頻道長期冇改善,股東們很大程度上也為北京完美示範了一場效忠的政治任務騷,發揮了它的「影響力」。
僅餘「講真話」的香港傳媒,除了要面對往後在將軍澳被大媽圍着抗議、黑客攻擊網絡,五毛黨在立法會選舉期間必然層出不窮去做世界。上面中宣部教政治打手如何發放訊息。「負面」的評論一出,五毛要三倍奉還,用來對沖任何批判聲音。最緊要是不求高深,反駁理據要「植入」民眾,作思想教育。「重炮手」如練乙錚般的批判聲音,不幸地就是要被刪除。
中共港共控制了大部份香港傳媒,商人政協辦報就是要政治妥協。宗教界領袖紛紛爭做政協「妥協」實在慘不忍睹。我在港的「海龜」共產黨泛泛之交最現實:利用黨之名在香港繼續「攞着數」,受不了的舊香港人最終會「走佬」。香港雖難「獨立」,但香港相對的「清水」被當權者弄至污濁,對新世代而言,面對邪惡政權,獨立「犧牲」又算是甚麼?最後,香港未來關我事,9月4日立法會選舉日子在倒數中。我要揀的立法會議員,必須要抗衡中共港共單聲道,把香港變得不能只有一種聲音!「2047香港監察」以古鑑今百五年研討會將會延續。詳情看面書 http://www.facebook.com/2047HKMonitor

錢志健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