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三那年看過電影《Summertime Killer》,劉家祖愛上電單車,念大學時到太古汽水廠托汽水賺得第一桶金,花800元買下人生第一輛二手電單車。風馳電掣不過數年,婚後就被老婆「停牌」。晃眼30年退休了,夢想駕着哈利電單車暢遊世界,又𠱁又暗示卻也失敗,因為老婆都是心理學家,「所以𠱁唔到佢」。
反對強制治療
2001年起出任社署總臨床心理學家,年屆60的劉家祖後日開始退休前休假。15年來每逢他的名字見報都非好事,南丫海難、馬尼拉人質慘劇以至四川地震等。
劉家祖1982年加入社署,影響最深是首次處理的一宗虐兒案,被告人是名母親,會面訴說兒時被排斥的經歷,打女只因不想她重蹈覆轍。他如實撰寫心理報告,結果該母親被輕判感化。後來該母親接受輔導,感謝他的信任。事件讓他反思,無論精神病患者、虐兒母親或性罪犯,都要放下成見,否則所謂的將心比己、同理心,盡是空談。
退休前回望,遺憾總會有,有救到也有幫不到,但劉家祖一直反對強制治療,因為他深信,一個人心理出狀況,必須要有動機想去改,其他人才能幫到忙。「有時啲人表面上好似好接受自己有問題,好想有人幫,但你見佢時,佢會將佢要改變嘅責任,全部畀晒你,要你幫佢解決」。正如他自己,即使是臨床心理學家,「我好想揸電單車,賴晒我老婆,自己做乜都冇用,一定要老婆改變,其實我知道唔關佢事,我都有責任」。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