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為了靚聲課金嗎? - 曾志豪

你會為了靚聲課金嗎? - 曾志豪

DBC交回數碼廣播的牌照,幾年下來,兩間數碼電台的營運商「拒絕再玩」,離場止蝕。
拒絕再玩,拒絕再被政府玩。
這簡直就是一個局。開放數碼廣播的天空,但同時保留FM/AM制式,然後叫你營運競爭。
當初的設想是,數碼廣播音質佳,市民聽過數碼廣播便「返唔到轉頭」聽模擬廣播。再找來許多在傳統電台開咪的當紅主持過檔,希望以節目主持人的個人魅力,吸引追隨者「過戶」,趕上數碼廣播的懷抱。
然而這個算盤打不響。
首先是高估了聽眾對廣播聲音質素的追求。數碼廣播的聲音質素的確比模擬制式清晰圓渾,但大部份電台聽眾都是收聽talk show,不論是風花雪月、政治烽煙、股票財經,都是人聲講話。
主持人聲音是否「靚咗」,有乜分別?最緊要股票貼士夠準、烽煙力度夠狠、主持講話夠好笑。而且,若要收聽高音質節目,要另外花錢買數碼收音機。
這是習慣免費的世代,如何能說服市民為了「靚聲」而課金?
和電視不同,看過高清電視,實在很難接受原來的鬆郁朦畫面,看韓國女團的長腿和艷麗妝容尤其重要。電視生產商也不斷推出更大更清的智能電視機,不會有人再生產「大牛龜」。
但10元一個傳統「跑馬仔」收音機仍周街賣,聽收音機是最便宜大眾化的娛樂,政府不敢貿然取消模擬制式。
時機也是問題,政府90年代尾推出數碼廣播的計劃,當年互聯網科技仍未盛行,營運者希望數碼收音機可以提供傳統收音機所欠缺的功能,例如即時圖像、互動購物資訊等等。
誰知在智能手機狂潮下,這些數碼收音機的功能變成「50年前的賽跑冠軍」,一部手機已經做齊「吃喝玩樂call車」,誰還在意數碼廣播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