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歷史 下一站 廟街 砵蘭街

埋葬歷史 下一站 廟街 砵蘭街

【本報訊】規管廣告招牌新制度埋葬了大量香港歷史,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95個違例、棄置及危險招牌被檢核或拆除。屋宇署在2014年5月起,以深水埗福榮街為試點,展開大規模清拆招牌行動,向117個違例招牌發出清拆令,及就18個棄置與危險招牌發出「拆除危險構築物通知」,近月北河街街市一帶碩果僅存的老店亦陸續收到招牌清拆令,從此街坊仰頭一望,空空如也。
小型工程監管制度於2010年全面實施,逐步拆除不合新制度的招牌。屋宇署於去年將行動擴展至5條目標街道,包括上環永樂街、銅鑼灣渣甸街、油麻地砵蘭街、深水埗大南街及九龍城南角道。

去年發逾430清拆令

屋宇署亦於去年就432個違例招牌發出清拆令及就44個棄置及危險招牌發出「拆除危險構築物通知」。今年,屋宇署的目標擴展至灣仔譚臣道、北角七姊妹道、佐敦廟街、旺角砵蘭街、荃灣川龍街及上水新發街。署方表明不會協助運送需拆卸的招牌到保育團體或博物館保存。
公眾關注舊城歷史消失,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上月底於《局長隨筆》中回應稱,每次政府提出相關措施,或對一些人造成不便,政府有時也會因此被批評為矯枉過正,但考慮到公眾利益和安全的大前提下,強調即使面對批評,當局也會堅定地朝正確方向走,逐步匡正積存已久的問題,否則日後只會更積重難返。
■記者梁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