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確認書的面世過於突然,流於草率,以致法理不清,若不能透過人大釋法撥亂反正,香港本土的政治及司法爭議將此起彼落,令立法會的運作進一步惡化。但是,確認書的構思不可能是梁振英為向中央邀功而推出的急就章,因為草擬及籌備過程不單需時,且必須有中央層層批准,加上執行人員的培訓,直至時機成熟才宣佈,是志在必得。
確認書的作用,除了把偽本土、真港獨的候選人拒諸門外,更重要的是為他日23條立法測試水溫,倘若確認書的簽署能順利完成,23條可以很快趁勢而出,因為在議會的反對聲音與投票均可名正言順地依法控制,讓相關的立法程序準時完成。
湯家驊提早請辭作用終現
為確保確認書有足夠的法律界有力聲音支持,不致令袁國強獨力戰群雄,及減輕馬恩國之流的添煩添亂,湯家驊提早請辭立法會及脫離公民黨的作用今天終可看到。湯氏搖身一變,成為最具權威發言及最多記者請教的資深大狀,以其泛民的背景與經歷,對律政司司長的幫助更勝他人。
確認書的另一作用,是加速泛民的分裂及民主黨的解體。泛民必須齊心,方可發揮影響力,阻止重大法案及預算通過,確認書除了為泛民製造另一各不相讓的爭議,更可凸顯他日誰會更易與中央繼續破冰對話。
除了湯家驊之外,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亦為確認書瞓身。由於曾主席已成特首熱門人選,公眾不欲他收回成命,所以對他在確認書一事上的觀點與立場照單全收,質疑的聲音不大。
須知迄今被取消候選人資格的不止一人,作此決定的選舉主任亦不止一位,他們不可能事先沒有溝通,也不可能沒有清晰的執行指引及審批機制。因此,確認書的發展,絕對不應被視為是梁振英班子另一次經驗不足、計劃不周的政治行動,反之到了今天,我們可清楚見到:一切悉依中聯辦的計劃而行。
在傳媒方面,接二連三的反對聲音被消失,在時間上亦應早在中聯辦對確認書的籌算之內。梁振英自然樂見其成,因為對競選連任有利。他過去的強硬路線,不論是否出於中央,已在傳媒形象方面付出沉重代價,及讓ABC成為反對勢力的共同目標與口號。9月立法會選舉後他想急起直追,若沒有「友善」的傳媒環境配合,不單會事倍功半,更容易為對手早着先鞭。
確認書的引入與梁振英的連任,都是容易導致建制派在9月立法會選舉失分的議題,曾鈺成與曾俊華的忽然表態,當然亦不會隨心所欲,其首要作用是成為更多不同界別(例如公務員系統及傳統左派)的權威代言人,並先以開明形象取得公眾廣泛好感與支持,然後才在重要關節出現時發揮其重大影響力。他倆參加特首競選的承諾會否兌現,9月後才能知曉,但即時可為建制派回應是否支持梁振英連任的詰難解套,更可讓梁振英名正言順地展開選舉工程,透過特約訪問及傳媒相互引述而率先製造聲勢,把其他有力一爭的候選人給比下去。
由於雙曾的傳媒威力,公眾的注意力已轉向特首選舉,對立法會的議席得失興趣遠遠不及,對確認書的影響也不求甚解,以致支持確認書的建制派及假泛民偽本土不致失分,反對確認書的真泛民進退兩難,這其實是幕後策劃的中聯辦的一大進步,足見建制派亂中仍然有序,泛民則仍是敵友難分、亂作一團。如果9月立法會選舉反對派總得票及勝出議席數目均低於今屆,則香港人可肯定,下屆特首不論由誰出任,都會是一國一制正式開始之時。
周信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