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隨處小便」 - 林夕

「不可隨處小便」 - 林夕

跟極相熟朋友去吃晚飯,此飯局頗有趣,都是兩三個熟人成一組,組與組之間都是素未謀面,只靠一個中間人穿針引線成局。吃這樣的飯,就考驗到那召集人的修為,拿什麼題材開頭,多少也反映出當地風土人情,因為不知根知底,總要挑一個最大公約數,大家都能投入的話題。
假如在香港,此刻應該離不開吃與被吃。吃,是必須的,最近有哪家店最火、東京有沒有最新獨家好吃處,邊吃邊講吃,這就是典型港式的風花雪月。至於被吃,就是互訴香港漸漸被吃掉的慘況,近期應該會講什麼呢?也罷,平均一周一壞事,不知從何講起,且打從雨傘之後,一桌子的人若沒有先表態,再簽取向確認書,可能是會吵架,會撕裂桌布的。所以說,吃飯時慎防宗教與政治,雖然我們談的其實不是政治不只政治,是我們的前途。
不過,人在台灣,召集人會以什麼開講呢?我開頭猜,是蔡英文還是這裏的菜式呢?超錯。召集人一來就說,關於鄭板橋……。據開場時互相介紹,同桌人佔七成是醫生,另有搞交響樂團、有做生意的,都不是文科專業出身,然而眾人聽見鄭板橋的名字,就開始七嘴八舌,不是說他的書畫,就是講他做人難得糊塗的心得。恕我直言,在香港,用鄭板橋來開局,只落得慘淡收場,講富豪第幾房拿了幾多億,才不致反胃。
還是台式風花雪月比較多元,召集人問有沒有聽過鄭板橋一幅字的故事,我聽過,而且我真係預估到他講的是這個,因為內容適合送飯。召集人說,鄭板橋常常被書僮偷字拿去賣錢,傳說有次鄭先生故意寫下「不可隨處小便」,不能登大雅之堂,看你怎麼賣。但魔高一丈,鄭先生不久就見到這幅字給copy and paste變成「小處不可隨便」,眾人大笑。傳聞草書名家于右任,在台灣當監察院長時,看不過眼員工有此不良「文化習俗」,也寫過「不可隨處小便」貼在當眼處,或者實在有損面子,又或者移風易俗,用不着了。近年行政院更從于右任的墨寶中拼湊成「不可隨處小便/小處不可隨便」,真是在辦公廳。說着說着,這話題的結論居然又給我猜中:小便地點是大事,不是小處,怎可隨便,台灣人現在是用不着了,真有這樣的告示,大家猜猜是貼給誰看的?有人無語,難得糊塗,我卻覺得無處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