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Pokémon GO熱爆全城,不少精靈訓練員「日夜鍛煉去取勝」,但要小心玩出病來。22歲大學生陳同學(圖),自遊戲推出即相約朋友四出捉小精靈,來回「坐叮叮」日玩4至5小時,僅3日即出問題,手指麻痹,頸部不能郁動,求醫後發現因長期低頭打機令頸椎神經受壓,要接受治療及減少打機才見好轉。有脊醫指,至今已有2至3宗因捉小精靈致病個案,最細只有9歲。
「由堅尼地城搭到筲箕灣,一程最多捉到50至60隻精靈」,陳同學為捉精靈捉得更快,更關上遊戲的虛擬實境功能,結果卻全程低頭不停射波,連玩3日右手拇指出現麻痹,頸部疼痛難以郁動。
註冊脊醫及物理治療師何應輝表示,X光顯示陳同學的頸椎已變直,失去天然弧度,第3至5節更錯位兼椎間盤收窄,全為低頭族常見情況。他相信陳頸椎退化之前已形成,但連續多天低頭令痛症及痹症出現。
最細病人9歲
陳指因頸痛已減少每日玩遊戲時間,「升級慢咗好多,頭兩、三日玩到lv12、13,但𠵱家仍然係lv17」,他指其他朋友已超前,但認為健康更重要。
何應輝則指近兩周有兩至三宗與Pokémon GO相關病例,最細僅9歲,該男童本身坐姿差,加上日玩一小時Pokémon GO,媽媽發現其高低膊、寒背較之前嚴重前來求醫。他指長期低頭玩手機會令脊椎變形,手指重複發射精靈球可致筋腱發炎,小童軟骨等未完全成熟更易受傷。他建議訓練員每玩1小時要休息10分鐘,避免用同一隻手指發射精靈球,並要多做伸展運動。
《蘋果》記者在摩士公園訪問逾30位訓練員,大部份人認為遊戲不會影響健康,但亦有人頸已現毛病。37歲物流文員陳先生玩了Pokémon GO個多星期,已有像「瞓厲頸」般痛。他指玩遊戲時頭不自覺下垂,「有時擰吓條頸會痛」,若痛楚持續會考慮求診。
■記者嚴敏慧、于健民
訓練員紓痛4招及注意事項
1.眼望前方,下巴向下縮直至頸後肌肉有拉扯感,可鬆弛頸後肌肉
2.痛手伸直手掌向天,另一手將痛手手掌向下拉直,可伸展手臂肌肉
3.雙手放身後互扣向上升及挺胸,令背部有拉扯感,可伸展胸前肌肉
4.左手放頭右邊向左拉至右頸有拉扯感,換邊再做,可鬆弛頸側肌肉
註︰以上動作應維持10秒再放鬆,並重複做10次
‧每玩1小時休息10分鐘
‧避免長期用同一手指發精靈球
‧手機與臉部保持45至50厘米距離,高度稍低於雙眼水平
資料來源:脊醫及物理治療師何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