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熱辣辣迎立秋中醫教路少捱夜少辛辣打好底

【動畫】熱辣辣迎立秋
中醫教路少捱夜少辛辣打好底

大暑剛過,轉眼又到立秋,雖然仍然熱辣辣,但已代表秋天正式來臨。立秋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人體則陽氣開始消退,陰氣漸長,人應順勢養生,打好底子迎接冬天。中醫師教路,初秋着重護肺,建議盡量早睡早起,減少捱夜,飲食則要注意「秋不食辛辣」,並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為主,如沙蔘、玉竹、百合等屬較滋潤的食物,蜜糖水、芝麻糊亦是不錯的選擇。
記者:嚴敏慧

立秋,即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亦是秋天第一個節氣。註冊中醫師許懿清指出,古人認為「秋天宜收不宜散」,且初秋要護肺,亦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她指,早睡能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則能使肺氣舒展,但對都市人來說要雞啼起床實難跟隨,但最少應減少捱夜及盡量早起,「就算放暑假都以唔好瞓咁晏」,這樣才能配合節氣轉化,令陽氣自然收伏於身體內,陽氣與陰氣更能協調。

許指,因為秋天燥邪當旺,但肺部怕燥又怕熱,辛辣食物多為屬性溫燥,少吃為妙。想秋天少病痛,肺要夠潤及強壯,故應食潤肺食物,如沙蔘、玉竹、百合、芝麻、蜂蜜、銀耳、梨、南瓜、蓮子等,均滋養潤燥、補肺潤肺,也有養胃、生津、健脾補益作用。中醫視肺與大腸相表裡,如平日大便較乾,易有便秘問題,立秋後更要多飲滋陰、滋潤、生津的湯水,否則問題會更加嚴重,令身體積毒積熱。

南方氣候即使立秋以後,日間仍然炎熱,但許指,會較之後「冇咁濕」,變得較乾爽,故清熱消暑可以繼續,但次數要減少,如之前每周4至5次飲用冬瓜消暑茶等,就要減少1、2次,並配合秋天的潤肺食療,如早晚飲淡蜜糖水、溫牛奶等。港人愛糖水,立秋後可多吃雪耳南北杏燉木瓜、燉雪梨、杏仁茶、芝麻糊等,可潤肺潤腸。

立秋後作傷風感冒,與長夏時腸胃反應較多不同,立秋後作感冒時多由喉嚨開始乾、舌頭「粗鞋」開始,人會感覺很疲倦,但晚上又難以入睡,即使入眠又易醒,若有這些情況就要留意是否生病。另外,鼻敏感、氣管敏感人秋天容易乾咳,要多飲水及秋天滋陰湯水預防。

《立秋食療》
【百合生地粥】
材料:生地黃30克、百合30克、南棗4枚、米100克,紅糖少許
做法:生地黃加水用大火煮滾後,用細火煲約50分鐘,潷出藥汁備用。將米、百合、南棗洗淨,加入生地汁及適量水煮成粥,拌入糖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益胃、涼血生津

【蕃茄豆腐大豆芽蜜梨肉片湯】
材料:大蕃茄2個、硬豆腐2磚、大豆芽4両、小蜜梨3至4個 脢頭瘦肉4両(切片)、鹽及糖各少許
肉片醃料:麻油、生抽、米酒各半茶匙,生粉1茶匙、白胡椒粉1/3茶匙,拌勻後醃肉30至60分鐘
做法:全部材料洗淨,蕃茄、蜜梨切件、梨去芯。5碗水加蕃茄、蜜梨以大火煮滾後改中火煮15分鐘,加入餘下材料煮30分鐘加鹽調味即成
功效:酸甘滋潤,可喝湯吃渣,高纖有助通便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