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廠玻璃樽製環保磚鋪路

回收廠玻璃樽製環保磚鋪路

【本報訊】本港每日棄置逾200噸玻璃樽,立法會通過2018年落實飲品玻璃樽徵費。據了解,有玻璃樽汽水生產商擬改包裝,有樽裝啤酒商考慮按樽制。政府測試用玻璃混合物料鋪馬路,希望紓緩大量玻璃樽送到堆填區傾倒壓力。

光催化作用吸廢氣

環保機構「玻璃再生璀璨」與青協合作,安排市民參觀屯門環保園及玻璃磚製造廠,加強環保意識。磚廠負責人介紹生產過程,指目前每日回收約20噸玻璃樽,只佔全港約8%,其餘送到堆填區傾倒。據了解,玻璃樽裝汽水回收循環再用次數,平均只用3次,較過去減少,平均每周送來打碎的玻璃汽水樽達12噸。
目前玻璃磚廠最大用家是香港政府,玻璃磚規定只能混合約20%玻璃粉物料,只能用作鋪馬路。前年土木工程署取去幾十噸玻璃粉,混合其他物料測試鋪路效果。九龍灣的「零碳天地」採用有除廢氣功能的地磚,由理工大學與該廠共同研究,當太陽光照射產生紫外光的波長達380個納米,除廢氣地磚會產生光催化作用,可吸收城市內約20%氮氧化物,改善空氣質素。
■記者林社炳

玻璃樽打碎後混合其他物料,製成玻璃磚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