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民幣滙改一周年,貶值預期仍未驅散,雖然中央曾推出多項政策阻止資金外流,但內地企業資金仍沿不同渠道流出,包括加快在海外進行併購。
如自比為「中國巴郡」的復星國際(656),自2010年來已完成或宣佈了超過150億美元的海外收購,當中不乏在過去一年進行,如剛宣佈入股及往後增持葡萄牙商業銀行(BCP)20%至30%股權。系內另一公司復星醫藥(2196),亦以12.6億美元收購印度藥廠Gland Pharma約86.08%股權。
中國中化集團2月以430億美元現金收購瑞士農業化學巨頭先正達(Syngenta),更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海外進行的最大收購案。但就在數日後,中紀委監察部網站通報,中國中化總經理蔡希有涉嫌嚴重違紀要接受組織調查,其後更被免職。
另外,中資更積極在港掃物業、地皮。不足一年,市場上就有四幢商廈由中資公司巨額購入,總作價逾300億元。如深圳富豪陳紅天旗下祥祺集團斥45億元買入紅磡甲廈One Harbour Gate東座;恒大地產(3333)去年11月亦以125億元購入灣仔美國萬通大廈全幢,成本港歷來銀碼最貴的商廈買賣。
而中資在港投地比例亦不斷上升,早年佔比只達單位數,今年已升至逾兩成。其中五礦地產(230)本月剛投得油塘地皮;今年2月中國海外(688)就奪得大埔荔枝山山塘路地,萬科(香港)亦投得深水埗福榮街、營盤街與福華街交界住宅地。
瑞銀報告指,截至5月10日中資海外併購涉及的金額高達1,110億(美元.下同),已超越去年全年的1,080億元,更料2016年全年,有關金額將按年大升20%,至1,296億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