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日大學聯招放榜,文憑試考生可能徬徨失措,但是弱視甚至失明的琪欣和靜穎,均能夠在學業路上走出黑暗。琪欣因為眼疾未能完成中學課程,現重返校園讀副學士,更珍惜別人眼中的「次選」;失明的靜穎14歲前從來未接受教育,來港生活後扭轉命運,現已完成碩士課程,冀以專業輔導知識幫助他人。
兩人雖然看不見世界,卻比常人更能感受世界,正如《小王子》經典語錄:「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必須用你的心才看得清。」
珍惜讀副學士機會
自小熱愛讀書的蔣琪欣11歲起漸漸失去視力,「當時讀書係我人生嘅核心,冇得讀係好唔開心」。她中五時因為視障被迫輟學,離開校園數年,令到她當社工的夢想一度落空,兜兜轉轉之後,現終於可以修讀副學士。
琪欣冀再續社工夢,以自身的經歷影響身邊人,「我會覺得人哋好順利,我嘅人生好多衝擊,但反而令我對事情睇到不同嘅一面」。
副學士對一般人而言是「沒有選擇中的選擇」,或升不到大學的次選,現僅餘一成視力的琪欣卻很珍惜,「人生可以把握好多,讀到副學士,證明你有一定能力先讀到,否則想讀都讀唔到」。同學會因成績欠佳而失落,她視為人生中的小事,「可能因為我唔知幾時視力全失,反而令我更易行出第一步」。
陳靜穎3歲開始失明,因而在內地鄉郊被歧視,從未接受教育,直至14歲時來港,成為她的生命轉捩點。靜穎先後入讀心光盲人學校及主流學校,比常人更加努力,現在已經完成浸會大學的碩士課程,並且希望能夠成為輔導員。
有教授曾經質疑靜穎的能力:「你睇唔到,無法得知被輔導者嘅面部表情,點樣輔導?」結果靜穎碩士實習時獲得最優異的成績,「我冇咗視力,反而更加能夠用心感受對方嘅感受,會更加敏感。甚至對方同你握手嘅力量,其實感受到對方深處感受,用心感受、用耳聽,其實準確過用眼睛」。
■記者梁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