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的士台姐賣溫情 面對APPS挑戰都要轉型

【動畫】的士台姐賣溫情 面對APPS挑戰都要轉型

在智能手機普及的年代,使用手機程式召車已經司空見慣。但其實在程式出現之前,已經有電召的士台做著相同事情。時至今天,他們的生存空間卻愈見狹窄,即使在以前與司機們建立了深厚交情也好,面對現實的挑戰,電召台也面臨轉型的關口。

唐太在的士電召台工作了逾30年,對她而言,早上七時回到辦公室已經成為了習慣。「岩岩開台,需要人用囉,同埋時間又就我照顧家庭。」兩個簡單的理由,令唐太一直在此工作。在手提電話未普及的年代,電召台亦成為了司機與家人的溝通橋樑「太太們入醫院呀,生BB呀,或者係咩,都要經過我地CALL啲司機。」其後,台姐跟司機們的關係亦一如以往。唐太憶述,有司機亦曾邀請她到孩子的滿月酒上作客,就算孩子長大成人結婚以後,唐太亦收到司機傳來的喜訊。

談及工作多年的特別經歷,唐太立即就想起,更模仿起當天的情境。「中心,中心,我個客落左車,竟然留低個BB!」在她心目中,多數經歷都跟嬰兒有關,有乘客未及送院而在車上產子等等……在今天的訪問,她如數家珍的數著過去30年的事。

但面對世事變改,電召台都迎來難關。手機程式攤分了他們不少的客源,就算的士業界在6月也推出了「的士APP」應用程式也好,似乎也未能改變形勢。在Google Play Store上架一個月,下載次數仍未突破5000。

屬會有份參與「的士APP」的聯友的士同業聯業會會長歐陽根都認為,除鞏固現有客源之外,未來亦需要靠手機程式,才能令電召台能夠繼續營運,「議會有嘅(的士訂單),我地嘅會員都可以下載番議會個APP嘅,兩條腿走路囉。」他亦承認在數碼化的潮流下,手機程式對電召台有一定影響。但他指現時仍有穩定客源,但對長遠發展,他卻似乎感到茫然。「都顧唔到咁耐啦,我地都係行一步,做一步,做到自己最好咁樣囉。」

記者:梁梓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