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20小時才公佈 漠視市民安全 政府任哮喘豬流出

拖20小時才公佈 漠視市民安全 
政府任哮喘豬流出

【本報訊】哮喘豬襲港惹來恐慌,食環署被指把關不力,但一直未交代肇事原因。有買手踢爆,負責豬隻藥物檢驗的漁護署化驗組疑因延誤遲交報告,令哮喘豬無法及時截停流出市面。知情的食環署足足拖逾20小時才對外公佈,議員轟政府未有將市民食物安全放首位。
記者:袁楚雙 梁麗兒

前日下午4時,食環署人員到訪恒發豬肉,不論是否哮喘豬皆一律查封。李家皓攝

食環署於周五(5日)晚上10時半才對外公佈有哮喘豬流出市面零售點,鮮肉大聯盟理事吳國明指出,署方同日凌晨1時許已知悉事件,估計拖延逾20小時。吳接受《蘋果》查詢時指,豬隻一般在午夜12時屠宰,漁護署化驗組若發現豬隻有問題,理應在最遲晚上11時半向負責屠宰的食環署交報告截停問題豬。當晚卻延至凌晨1時半才通知食環署有哮喘豬,疑令大量豬隻已宰並流出市面。
吳估計,兩署可能習慣無事就不必提交報告,今次事故正好反映兩署溝通不足有檢討必要,他怒斥有人失職引致商戶損失慘重。香港豬肉行總商會理事長許偉堅則希望當局調查清楚避免再出現同類事故。

內地豬抽驗率低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成員黃碧雲批評當局「點解未出報告,問題豬已流出市面?」她質疑漁護署早知化驗結果,但拖延公佈,沒有將市民安全放首位。事件亦揭露漁護署監管不力及有漏洞,例如內地豬抽驗率僅2.2%,遜於本地豬的20%,她促當局擴大內地豬檢驗比例,及加快化驗步驟,如有問題要盡快通知零售商及市民。
漁護署解釋指,為確保測試結果準確,當初步測試顯示獸藥殘餘,署方會作二次測試,故額外需要多個小時完成,而且獲悉首次結果後已馬上轉告屠房,但未回應事件中是否有人出錯。
被指賣哮喘豬的恒發豬肉負責人曾先生指,前日下午約4時有食環署人員到訪,不論是否哮喘豬皆一律查封,幸只損失約1千多元。但他大感無奈:「錢就唔緊要呀,係聲譽問題。」另一肉檔佑成負責人盧先生則透露昨日封存的豬肉約值一萬元,大呻「你話我哋係咪好慘吖?」他指問題源頭「梗係驗豬嘅問題啦!」政府有責任把好關。

今銷毀3,500公斤豬

有肉檔行家諷政府挑起問題,「你屠場覺得冇事先出豬㗎嘛!你畀啲過期春藥佢哋(豬)食,都唔關我哋事!」被問會否擔心日後同類事故日增,該行家笑言「喺梁特嘅英明領導下,一定明天會更好,哈哈哈!心照啦大家。」
食環署昨公佈,政府化驗所的測試確認部份內地豬的尿液樣本含獸藥乙類促效劑(沙丁胺醇)殘餘。所有涉事零售點的受影響豬隻,包括約2,200公斤豬肉及內臟,及零售商交出的1,300公斤豬肉及內臟,今日會被銷毀。至於前日已在屠房被隔離的同一批次279隻豬,昨已開始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