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原住民道歉的政治計算(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向原住民道歉的政治計算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台灣第一位女總統蔡英文自5月上任後相當低調,除了出訪巴拿馬有點noise外,其他時候似乎樂於當個back seat driver,由行政院長林全在前面衝鋒及應對問題。直到前幾天,蔡英文在總統府主持向台灣原住民的道歉大會,正式代表政府向原住民部族首領及代表作官式道歉,在演說中還先後用上「道歉」、「致歉」共19次,態度不可算不誠懇。據說原住民部族首領對蔡英文政府的表態也相當受落,還誇獎她是歷來首位為剝削、迫害原住民道歉的政府領袖,算是個好開始。
向原住民悔罪道歉不算新鮮事,近年多個西方國家政府都有類似做法。澳洲總理陸克文08年就在國會為了過去200年殺害、奴役原住民而公開道歉,並承諾還原歷史真相,還原住民一個公道及平等發展機會。美國政府對原居民或native American的態度也不斷在修正,從以往把他們視作生番、阻礙西部開發的野蠻人變成國民的一部份,再變成有特別保護有保護區的特殊國民。
但在亞洲國家中,台灣蔡英文總統的做法算是走得較前,至少比日本積極。當年日本大和民族從本州不斷向北拓展,把原本散居在本州北部青森及北海道的愛奴人(Ainu)不斷驅趕,逼他們離開原來的狩獵場、牧場及魚場;又透過強制同化政策包括通婚令原住民部族瀕臨消失,原來的部落生活及文化消失殆盡,只餘下一些手工藝品作為旅遊資源吸引遊客。可歷屆日本政府對愛奴人的苦難沒有絲毫自覺,只在幾年前算是勉強承認他們的原住民身份,但對過往數百年來迫害卻沒有道歉的打算。相比之下,蔡英文正式就過去歧視、迫害、搶佔原住民資源及土地道歉是行前了一大步。

沖淡中國政治文化影響

在蔡英文代表台灣政府道歉後,學者及評論認為日本政府同樣該為管治台灣時代殘殺、迫害原住民道歉。這個說法其實很有道理。過往滿清政府直接管治台灣時當然也有鎮壓原住民(當時稱為番民)之舉,但所用的武力、鎮壓的慘烈遠遠比不上甲午戰爭後佔領台灣的日本。根據日本歷史學者原田敬一寫的「日清.日俄戰爭」,《馬關條約》後日本從清政府取得台灣,但當地民眾特別是原住民拒不接受,反抗一直沒有停止,直到1902年即佔領台灣7年後仍有零星的襲擊官署及反抗。日本派駐台灣的官員及軍隊為了洩憤及平亂用了不少殘暴手段,例如以「歸順證」引誘沒有參與抵抗或投降的原住民到警察署,然後將他們綑綁,再把部份人任意射殺以威懾其他人。6年間,被殺的台灣居民及原住民至少超過1.2萬人。而1930年的霧社事件,原住民賽德克族起義反抗日本殖民暴政,結果被殘酷鎮壓,族長莫那.魯道自盡,數百人被殺,近300人不願投降而自盡,其餘人則被流放。這些可怕的暴行,日本政府理應步蔡英文的腳步也向台灣原住民道歉。
不過,蔡英文高調向原住民道歉不完全出於道義或還原歷史真相,當中也有政治計算在內。蔡英文也許不像前總統陳水扁那樣日夜呼喊台獨,但她尋求台灣獨立,擺脫中國政治及歷史軌迹的想法同樣強烈。就如所有新建國家那樣,領袖都需要新的說詞、故事以表明本國有獨特的歷史及傳統,並非某大國的附庸,更不是「自古以來」就是別國的一部份。透過向原住民道歉,提升原住民在台灣歷史的地位及重要性,蔡英文變相沖淡中國的政治、文化影響、把台灣說成源於南島語系原住民但受一波一波外來文化影響的土地,而中國文化及歷史不過是其中一種外來影響。這顯然是在曲線反擊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或同屬中國說。
而相對於北京的兇霸霸,蔡英文這一着充滿綿裏藏針的意味。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