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獨派參選被阻的贏家與輸家(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港獨派參選被阻的贏家與輸家
(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6名現主張或曾主張香港獨立的人士被剝奪參選資格,在香港歷史上,此絕對為頭等大事。因自香港開埠,應未有參選人因政治異見被剝奪參選權。在這詭譎莫測的政治漩渦中,究竟誰人得益,誰人受損,則是言人人殊。
今次受剝奪參選資格而論述最完整,主張最清晰的是本土民主前線的梁天琦及香港民族黨的陳浩天。選管會取消其資格,勢必引導矛頭直指政府,也令「議會失效,重回街頭」的勇武主張士氣大增。常言道,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大,勇武本土派此次不能參選,實在是塞翁失馬。
選管會此次決定最人費解的是,同樣主張港獨,當局偏偏刁難本民前及民族黨,而放生熱普城及青年新政,究竟是出自何準則,當局必須有明確交代。但可以預測的是,之前預料梁天琦、陳雲、陳國強多張本土名單攬炒的局面經選管會「協調」,陳雲的勝算突然大增。選管會的決定當然會成為反雙黃一陳的把柄,指黃陳與中共暗通款曲,但此種論調應打不入狂熱教徒的市場。熱普城及青年新政更可借此打出悲情牌,吸引更多同情票及抗議票。他們當選,會否預示街頭土本派及議會本土派的分裂?本土派「拆大台」傳統會否蔓延到自家陣營內部?
至於泛民,本來在選戰有不少籌碼,如林榮基事件、梁振英連任、廉署風波等,但可預料的是選舉將會炒熱港獨與反港獨議題。泛民雖不撐港獨,但也不肯高調反港獨,勢必處於尷尬位置。而政府打壓港獨派,本土派支持大增,也很可能會吸走部份泛民選票。

香港社會及北京當局雙輸

而中共此次利用選管會去達到政治目的,已經令選管會繼警方、廉署之後,公信力蕩然無存。香港人如何能相信,選管會是中立無私,香港的選舉制度是公平、公正、公開?一旦社會對選舉制度失去信心,作為民間與政府之間最後一塊緩衝區的立法機關都失去代表性,更多的流血騷亂將是不可逆轉。中共這次雖阻止了港獨派進入議會,利用公共機關宣揚港獨,但長遠而言只會為社會不穩定埋下更多種子,對香港社會及北京當局而言是雙輸。
英國殖民統治下為了排斥不同政見的政治力量,早有完整的選舉制度,在開放立法局直選前,縱使選舉毫不民主,也未曾出現以行政手段打壓參選權的醜聞。今天中共既有功能組別,又有分組點票,還有立法會條例第四十條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條文可以確保親共派的議會主導權,當局以天朝大國地位,卻要以最不堪的手段:把選舉主任作為政治工具的馬前卒,將港獨分子扼殺於提名狀態。
被剝奪參選權的港獨人士聲言會司法覆核。由於立法會條例第四十條的確指出候選人必須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否則不獲提名,然而選舉主任是否有權以過往言論判斷其是否效忠特區則是關鍵,而最終結果亦難預料。中共既然要以選舉主任去篩選港獨人士,必會想到司法覆核,以及政府敗訴的可能。然而其仍一意孤行,想必已有應對方案,而坊間亦早已響起人大釋法的聲音。要是人大當真釋法,對司法獨立將是另一波衝擊。但從此次事件可看到,中共要扼殺港獨,多大的政治代價都甘願扛上的。


貝加爾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