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未來3年續削成本

滙控未來3年續削成本

【本報訊】滙控(005)破天荒回購即時產生托價效應,但開源前景仍然疲弱,節流似乎最有保證。集團財務董事麥榮恩昨日在本港與港英兩地分析員舉行會議,消息指,他會上提及節省成本舉措,將成為常態的操作,當2017年底3年策略目標結束後,2018及2019年度會繼續執行,但沒有透露是否會設下具體節省金額指標。
去年策略日訂下,滙控於2017年前,每年節省成本45億至50億元(美元.下同)目標。他亦透露,集團現時資本總額中,屬現金資本逾100億元,內部訂下普通股權一級比率(CET1),需最少達12.5至13%,故出售巴西業務後又缺乏高回報投資,額外資本回歸控股公司,條件符合可作回購股份。

高盛助回購股份

證券界對旗下恒生銀行(011)(6月底CET1達16.8%),是否有資本過剩或會像美國滙豐般,以特別股息上繳集團甚為關注,但麥榮恩重申,因應監管及本身資本緩衝要求,恒生「不存在資本過度充裕」情況,其他本地大行亦維持相若比率。
滙控放棄漸進派息政策,未來將持平定於每年每股派0.51元水平,去年恒生首3季各派1.1港元,連末期息全年共派5.7港元(不計特別息3港元)。他謂恒生派息政策由該行董事會「獨立決定」,過去數年恒生均保持一貫(consistent)派息政策。據悉,恒生會因應本身收益增長、股本回報及資本狀況,維持漸進派息。
滙控股份回購將由高盛代勞,集團公佈已與高盛訂立一項不可撤回之非委託協議,後者可於今日起至不遲於12月31日期間,購買總值不超過25億美元之普通股,並同時向滙豐出售有關股份。
公告所載,所有關於回購所購買之普通股,均須於倫敦證券交易所進行。
消息引述麥榮恩在會上表示,是次回購股份僅於英國而不在港進行,原因是根據英國公司法,「香港並非受認可(recognised)股票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