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果僅存】
南華霓虹燈電器廠創辦於1953年,89歲的創辦人譚華正半生傳奇,由樓梯底小店到成為「大王」,是典型白手興家的實業家,威水史包括1973年位於彌敦道逾20層樓高的樂聲招牌,當年是為城中盛事。譚浩瀚接手公司後,與M+合作參與霓虹燈專題展,又因光害議題代表業界發言,十分活躍。
曾幾何時,燦爛霓虹代表香港,長長的彌敦道是七彩霓虹招牌的免費展區。作為業界一哥,南華的代表作多不勝數,上世紀70年代照亮彌敦道足有20層樓高的巨型樂聲招牌,還有手工精緻的珍寶海鮮舫霓虹地標,都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老師傅失每月退休金
工序繁多的霓虹燈飾現已漸被更光亮又節能的LED燈取代,古老手藝雖式微卻光輝猶在,受保育人士及藝術家喜愛。M+舉辦「霓虹探索」大型展覽,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又舉辦工作坊,象徵璀璨香港的霓虹燈飾,由過去商業廣告大招牌變身小巧藝術精品,重新受注目。
現時南華霓虹燈電器廠是唯一仍在本地自設工場的霓虹燈企業。只是,家族鬧糾紛,這間63年歷史兼碩果僅存的老字號,自6月以來運作已半癱瘓,不少判頭投訴收不到支票無法開工,內部人心惶惶。
76歲的劉穩在南華工作逾半世紀,是行內最老師傅,見證兩代譚先生由相親到反目,不勝欷歔。據知,今年2月身體抱恙的穩叔,離職前原獲譚浩瀚承諾每月發放5,000元退休金,不過這個富人情味前老闆的承諾,卻隨着公司改朝換代不復存在。4月取代譚浩瀚出任南華董事的陳書琴謂,穩叔早過退休年齡,「應份畀嘅已經畀晒」,絕無違勞工法例,「佢(譚浩瀚)唔會炒人係佢嘅事,佢要恩恤呢個人,會計如果都解釋唔到點解要畀,咁點解要畀先?」她大聲反問。
對於家族糾紛連累老員工,譚浩瀚感到很傷感,「由父母到我被辭職,南華60幾年嚟從來冇遲過出糧,見到老師傅因為呢啲糾紛,連退休金都冇埋,真係好無奈」。
■記者呂麗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