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張很有意思的圖畫(圖),和大家分享。
獨立、互不關連的資料,只是數據(data),就像知道血色素是由蛋白質及鐵質組成,正常值是每十分一公升約15克,本身並無特別的意義。
能把有關的數據歸納起來,數據就化成資訊(information)。原來血色素能和氧結合,能含氧高的地方吸納氧,而在含氧低的地方釋放出來。
待到了解不同類別的資訊互相之間的關係,資訊就升格成為知識(knowledge)。如果能把循環系統的運作和血紅素的功能連結起來,就能明白是心臟的跳動,把血液循環全身。血液從肺部吸取氧氣,由紅血球內的血紅素攜帶到全身,在微絲血管把氧釋出,為新陳代謝提供能量。
再深一個層次,明白全盤之中哪裏是關鍵,知道甚麼能牽一髮而動全身,就是洞察(insight)。血色素是紅色的,貧血的人臉色蒼白。貧血的原因很多,但若一貫健康的人無緣無故貧血,往往是消化道失血的象徵,要徹查是否患上消化性潰瘍或大腸癌。
驗血報告證實血色素偏低,是否要輸血呢?愛滋、肝炎令人草木皆兵,若非必要,病人不太願意陌生人的血液流入自己的身體。有經驗的醫生,會明白持續失血的病人血色素低於八克已超越危險線,再失血就可能性命不保。但長期貧血的病人的身體習慣了低血色素,五克或更低還可以安然無事,服用對症的補血藥慢慢調理就可以了,這就是睿智(wisdom)。
自己在網上找資料和聽取醫生的意見有何分別?說實話,醫生所掌握的資料絕大部份都能從網上找到,但要把這些東鱗西爪連串起來,要靠在醫學院的六年寒窗苦讀,要融會貫通,曉得緩急輕重,就要經年累月積累的臨床經驗了。
鍾尚志教授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