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幾乎所有香港人都認為最值得珍惜,尤其從一個不自由的地區遷移到這裏來的人。甚麼是自由?它的概念很清楚,就是社會人的權利;與自由相對的,是奴役。世界人權宣言重申人人應該享有的四大自由: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予恐懼的自由和免于匱乏的自由。
儘管人人都把自由掛在嘴邊,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政治家羅蘭夫人的名言是: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發表的《共產黨宣言》中,期盼無產階級社會的到來,在那社會,「所有人都得到自由發展」。1925年上台的意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表示意大利法西斯主義者是「自由意志論者」,信仰自由。1920年德國納粹黨的政治綱領,宣稱該黨目標是使「德意志的自由精神重生」。假自由之名,世上產生了幾多罪惡。
在西方,真正信奉自由並抗擊保守主義、右派法西斯、左派共產主義歷兩百年的,叫自由主義,即Liberalism。有人說,自由主義塑造了歐美過去兩百年歷史,依然支配今日政治。但何謂自由主義?它的定義是甚麼?似乎沒有人能說清楚。它不像社會主義,有經典書籍給予定義。自由主義沒有聖經,沒有教派領袖,沒有權威論述。
歐洲的反全球化人士,認為「自由主義者」是一群為市場貪婪作辯解之徒;美國的保守人士認為,自由主義者是主張墮胎合法的道德淪喪分子。自由主義在許多人心中等同西方生活方式,不管對這種生活方式是妒羨還是鄙視,認為應仿效還是應揚棄。有人會告訴你,自由主義者相信自由市場、低稅率、小政府。又有人告訴你,自由主義主張彼此接受、同等尊重、社會關懷、挺身對抗欺凌。有人說,自由主義者是滿嘴原則的傢伙,是左派、右派,或不斷變動立場的中間派。有人告訴你,自由主義是倫理信條,是對社會的經濟描述,是政治哲學,是資本主義依據,是偏狹的西方看法,是短暫的歷史階段。當然也有人說,自由主義是亙古永存的普世理想集合體。種種說法,就是沒有一個確切定義。
資深記者和政治觀察家Edmund Fawcett寫了一本書《Liberalism: The Life of an Idea》,對自由主義作多角度的有趣探討。他不是把自由主義當作一個特定的意識形態、觀念或社會學說,而是視為一種「政治實踐」,是一個與舊政治、舊世界對立的概括趨勢,一個朝向改革與多元包容的模糊傳統。他概括近兩百年歷史,指出所謂自由主義,是一種追尋,追尋一個在倫理上獲認可,由彼此平等的公民,在不訴諸不當權力的情況下,促成人之進步的體制。自由主義有其對世事的整體觀,但它本身是個實踐,有四個觀念指導自由主義的實踐:一,承認社會中存有無法逃避的利益衝突和信念衝突;二,對權力的不信任;三,相信人會進步,對人類文明進步有期待;四,不論人思想為何、身份為何都予以尊重,即接納多元。這四個觀念對今日香港的民主抗爭,也很重要。明天再談。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