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場中的若干範疇,現正經歷較快速的再平衡過程,當中石油市場的變化尤其快過預期。隨着盈利預期逆轉,石油和其他天然資源公司可能會再受青睞。
去年商品價格下跌,普遍被視為環球經濟更廣泛積弱的迹象。然而,石油和金屬價格已自1月份的低位反彈,顯示最壞時刻可能已經過去。中期內油價回升,應可對大型產油國的企業營收和政府庫房收入提供一定支持。
儘管近日油價再度回落,反映市場對供應過剩的憂慮重燃,但今年所見,石油市場重新取得平衡的速度似乎已比預期為快。自2015年以來,美國的活躍鑽油井數量已大幅下降。至今年6月份,石油供應開始減少的迹象,就曾推動油價升上七個月高位。
我們預期,石油長期供過於求的情況可能快將減退,但已累積的大量石油庫存,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回復至正常水平。再者,由於石油輸出國組織缺乏協定生產目標的凝聚力,而成本較低的石油生產商具有迅速重返市場的能力,短期內油價仍可能繼續受壓。
展望今年稍後,油價可望再度回升至50美元以上,此價格水平應足以在一定程度上紓緩石油生產國的壓力,同時亦低得足以推動較廣泛經濟層面的消費。
不過,石油價格逐步上漲,不久之後將會開始影響通脹數據,而油價從低基數水平攀升,錄得的百分比變化就更加顯著。在投資者已長時間對缺乏通脹感到憂慮的情況下,通脹出乎意料地上升本身將帶來風險。
就美國的情況而言,官方政策利率的變動可能會比市場預期為快。聯儲局在7月份的最新議息會議對經濟前景轉趨樂觀,已為今年內加息提供理據。至於其他地區,由於通脹率與官方目標仍有顯著距離,部份貨幣決策者或會非常樂於看見通脹稍為上升。
吳家俐
摩根資產管理機構業務拓展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