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否決後,香港社會充斥無力感,政改後蟄伏近一年的政治學者方志恆,閉關非因意志消沉,而是埋首籌辦協助民團眾籌、號召群眾的「民間自治計劃」網頁,冀平台能成為民團孵化器。
前年政改一役,方志恆與其他學者推動18學者方案無功而還。方憶述當時以為參與政治評論和社運,能透過改革政制改變社會,豈料這才是無力感之源:「當大家都諗住係要改變個政制先能夠改變社會,而個政制又改變唔到嘅時候,咁我仲可以做乜呢?」
冀不靠政府達民間自治
去年底他眼見傘運後民間團體冒起,但往往在籌錢籌人方面有困難。既然如此,何不設立網站打正旗號支援公民團體?於是與4、5位朋友將公餘時間,投放籌備民間自治計劃。
經大半年時間準備,民間自治計劃網站(wemaker.hk)本月3日出台;網站除了讓公眾透過PayPal、信用卡向民團捐獻,亦有報名系統,歡迎市民參與民團活動。由於網站處於草創階段,暫只提供報名服務,網上捐款稍後才推出。
民間自治計劃網站率先為5個民團項目徵集義工,預計每月重點介紹一項目,本月開張先為共廚家作做推廣,未來半年則會為小麗民主教室的桂林日市、西柚辦公室的西環體育會、康和互助社及在地生活四個民團招募義工。
方志恆笑稱已成為網站推銷員,成功聯絡傳理系大學生訪問計劃協助的民團,相信香港需要強大的公民社會,才能毋須依賴政府達到民間自治。
獲網站頭炮推銷的共廚家作,今年4月獲社創基金撥款,因成員忙於運作,未有時間招募義工,營運主任張晉銘指有關計劃正好協助他們徵集青年義工,為共廚家作當宣傳大使,冀透過善用餐廳廚房的閒置時間,讓有熱誠的基層街坊發揮手藝,與大眾分享「屋企製作嘅味道」。
■記者呂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