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從來是政治角力之地,所謂「體育政治互不干涉」,騙騙三歲小孩或可以,騙不了大人。二戰之後東西方對峙,美蘇麾下都有跟隨者,一聲令下,小者要令對方面子難堪,大者要對手雞毛鴨血。
蘇聯1979年底入侵阿富汗,美國總統卡特呼籲各國杯葛1980年莫斯科奧運,還以顏色。是時中美關係如膠似漆,美國發起,北京支持,仍記得那年大陸流行一句話:「體育就是政治」。結果美國、中國等逾六十個國際奧委會成員,齊齊拒絕參加。
對北京來說,參與杯葛是出於聯美反蘇的政治考慮,但對苦練多年的運動員而言,當中不少人的一生一次奧運機會就此失去,至為可惜。當時有人判斷,女排有力在莫斯科奧運奪金,杯葛之下,要到1984年才實現,但曹慧英、楊希等文革後第一代成員,因退役而無法一圓奧運夢。
1984年奧運在洛杉磯舉行,蘇聯及東歐集團要報四年前一箭之仇,群起杯葛。那時有另一句話:「不要讓政治滲入體育」;北京派隊參加,最終奪得十五面金牌。2008年奧運在北京,有海內外人士批評中共治下的人權狀況,其後大量出現「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之語。撫今追昔,奧運的「政治」與「體育」關係反覆,所謂原則就是如此兒戲。
值得一提是1988年漢城奧運。那時中韓仍未建交,但已眉來眼去,鑑於此前有中國人投奔南韓,當年有一說法,稱南韓避免中方運動員在奧運期間「失蹤」,出動大量警力「保護」,一個不失,友好之極。如今北京因南韓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大加狠批,說到此一時、彼一時,中韓關係堪稱範例。
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