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精英族群震驚,但震驚沒有使他們從麻木甦醒過來,仍在嚷着:「不,這公投結果一定會被推翻!」人民已經發聲了,誰還能推翻這決定?「國會,國會一定會投票推翻這決定!」國會的權威凌駕人民的決定,這還會是民主嗎?如果國會不通過這決定,這是國會的問題,人民的決定是不會被推翻的!
我在巴黎聽到很多精英都這樣叫嚷,當時忍不住反駁。他們仍嚷着這決定太不理智,英國人民太笨了,這樣的決定不可能不被推翻的!直至新總理Theresa May上任致辭說:Brexit is Brexit!這些精英才閉起嘴來。
唉,精英呀精英,你們只識用理論解釋世情,一頭栽進理性的死胡同裏,忘記了人民的感受。你們只認識你們用理論解釋的世界,而且用你們權貴的利益牢牢包裹這理論的世界,僵化為厚厚的外殼將自己密封在裏面,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感覺不到人民的感受,超離地的還以為自己高高在上,平民百姓要俯首聽命:「Yes, Sir! Yes, Sir!」唉,精英,醒過來吧!人民的革命在靜靜醞釀着!
我是做生意的,對很多西方政府的政策規條摸不着頭腦。例如美國聯邦儲備局的目標是控制通脹,穩定價格,最後是促進就業。成功嗎?不知道。你說失業率仍高,他說這是new normal,沒有聯儲局的干預失業率會更高。你要是口才不好是做不成官宦的。
他們是用理論解釋這世界。他們不斷解釋,現實一直變化,他們跟着解釋,兩者糾纏,互相造就,融合成兩位一體。這是真實的世界嗎?精英說,是的,這是我們可以解釋的真相,這是我們認識和感覺到的世界,我們與她同根生,當然是真實世界!
還有其他更真實的世界嗎?問這問題很無聊,只有人參與創造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你說還有其他真實的世界,但我沒參與,於我何有哉?不,你說創造這世界其實只是在解釋這世界。我說的是真正的參與,一個與你活在一起的世界。
你說的參與僅是參與解釋這世界,我說的是活在其中的參與。於我這世界是直接感受到、看到、不用解釋的。我和老婆做愛從不解釋,為甚麼這世界我要解釋?阿牛咆哮。這不是很傻嗎?是,但是精英們沒跟這世界做愛,只是在旁觀看着別人做愛,還在說三道四。
他們沒有感受,沒有愛,只用解釋來塑造這世界。他們隨着理論概念的潮流浪蕩,是真正的流浪漢──在人間真實的世界外徘徊,以理論的解釋塑造真實世界的偶像。他們用理論解釋這世界太多了。應該解釋的他們解釋了,成了科學。不應解釋的他們去解釋,成了「救世學」。精英用理論解釋救世。
知識是文明永恒的連續
聯邦儲備局的目標是穩定價格,我不是經濟學家,但作為生意人聽了有點錯愕。我們的目標不是穩定貨幣,而是讓價格風馳掠影,市場中人則是像孫悟空那樣翻天覆地,讓市場的價格定輸贏的嗎?
價格穩定,市場無風無浪,如死水一潭;只有新的價格才能打破這死寂。新的價格此浪接彼浪,我們才能從中看到機會,創造生機。銀紙穩定,物價變化,是創業家之寶,因為價格變動是我們機會之門,銀紙穩定使我們無後顧之憂,多簡單!像今日貨幣匯價朝三暮四,120多日圓兌換一美元,幾個月後升至80日圓兌換一美元,離晒大譜。
市場競爭不會自行演變出貨幣機制嗎?我的直覺反應是,市場的問題應該用市場的機制去解決,何必政府干擾扭曲市場運作?當然這問題太深奧,我不是經濟學家,不懂。但搞到要用負利率來催谷經濟,我就覺得有點糊塗。作為生意佬,看到負利率把將來的收入定價便宜過現在的,誰還會冒險做長期投資,為將來生產?誰都會拿錢買物業實物這些毫無生產效益的資產了,這對經濟有甚麼好處?日本、歐洲央行為了促進經濟,卻想出用負利率這念頭是甚麼邏輯?弄得人真有點糊塗了。這是以理論解釋世情設想出來的搞作,而不是從真實世界引伸出來的解決方案。
從真實世界看來,負利率是荒唐的。將來的價錢平過現在,沒有人會為將來投資生產,轉而集中投機炒買炒賣。放棄了為將來生產,等於放棄機會,我們也等於放棄了將來。將來的不測蘊藏生機。假若沒有了不測的將來所存在的困難,也就沒有解決這些困難的機會,我們更不會發現新的知識,將來便沒有了生機。做生意就是為將來生產,過程中會不斷遇到困難,解決了這些困難讓我們發現新的知識,新的知識讓我們跨越利潤的新門檻,做生意就是在發現新知識的過程中創造利潤。
沒有困難,便沒有壓力和生機的誘惑,失去解決困難的機會和意志,我們便不再發現新知識,沒法超越利潤的新門檻,我們便沒法更新文明,人間變成了一潭死水。為將來生產,讓我們闖向將來的時間隧道,這時間隧道是我們創造利潤和文明的新門檻。
我們做生意賺錢是因為我們比別人更能既快且好地解決困難。累積每次解決問題研發的知識,我們便能越做越好越快,贏就贏在這裏。生意是解決困難的過程,我們不斷的嘗試,不斷從中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發現新的知識,利潤潛能跟着知識層次的累積不斷提升。市場最大的意義是發掘新的知識,而不單純是個賺錢的地方,因為千金遲早散盡,就算IBM也終於有日會消失,知識卻會催生更新知識,是文明永恒的連續。
黎智英
壹傳媒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