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所謂的特首選舉,最終只有兩名候選人。男候選人,是角逐連任的梁振英。至於女候選人,名字暫時不方便透露。總之一男一女,在各項政策上,互有攻守,誰說沒有真普選便沒有競爭?
「從去年立法會選舉已經見到,香港社會有人公然挑戰《基本法》地位。特區政府面對一切分裂國家行為,責無旁貸。假如能夠成功連任,我將會根據《基本法》廿三條所賦予的權力和責任,立刻啟動本地立法程序。」梁振英講這句話的神情語氣,其實跟他第一次參選時沒有兩樣,只不過當時的香港人,還未看清楚這個人的底蘊。
「廿三條本地立法當然要做,問題是梁先生有冇能力擔此重任。我曾經推動廿三條本地立法,雖然亦失敗咗,不過之後我經過兩年深造,重返政壇,成立智庫同政黨,參加過地區直選,更加以高票當選。論行政經驗,我勝過梁先生。論政治參與,我亦勝過梁先生。」梁振英連任的唯一對手,神情語氣也十足十多年前的她。
曾幾何時,不是有人表示挑戰梁振英?曾俊華和曾鈺成呢?其他說好了Anyone But CY的人呢?
一切,還是要回到那一紙確認書。話說2016年8月,選管會陸續宣佈封殺名單。被指不合參選資格的本土和講獨新晉,回到街頭。本來,任何人一旦沉迷於選舉政治,最終會被制度同化,漸漸願意作出更多的妥協。今天在議會中,被年輕人痛罵出賣港人利益的政黨,也曾是街頭抗爭的一群。居於廟堂之上,任何人難免會被制度改變。權力腐化,就連溫良恭儉讓的孔子,有權在手之後,也要找一堆理由去誅殺少正卯。
本土和講獨的年輕人回到街頭,也不用守任何人定下的規矩,以最原始的民粹政治原理,人多勢眾勇武地,去衝擊再衝擊。本來他們打算將2016年的夏天用來選舉,現在反正時間人手都充裕,更少了選委會的限制,能量盡數釋放。
遭排擠的年輕政治人物甚至提出,傳統泛民既然連立法會選舉被篩選也抵抗不了,繼續沒有尊嚴地跟北京糾纏,只會將香港的自主進一步斷送。就在2016年8月,年輕人在街頭勢如破竹,亦令傳統泛民在選舉論壇上更顯進退失據。
廿三條立法成入閘條件
雖然有代表泛民的候選人在論壇上,提出內外夾攻之說,但很快便遭到街頭上的年輕人訕笑,建制派候選人也乘機反守為攻,迫所有泛民候選人與港獨劃清界線。傳統泛民政黨再失道德高地之餘,路線矛盾更明顯。
建制派候選人的反擊,盡其量只是令本已不滿的保守選民,舒了一口氣,其實對選民取態和議席分佈,沒有大影響。但這微妙的一着,卻在有意無意間,確立了新的既定事實:「由於港獨思潮正在氾濫,廿三條立法已成特區當務之急,也得到大多數獲選立法會議員的支持。」
最初,不少人預測2016年立法會選舉,是否支持梁振英連任,是建制派不能逃避的問題。結果,一紙確認書,一街勇武抗爭,建制派不用表態支持誰做下一任特首,因為局勢已經令他們不得不完全聽命最高的指揮。本來有意挑戰的,也收到了最高的指示:「入閘條件,就是要承諾盡快進行廿三條立法。」如此這般,2017年特首選舉,就只剩下梁振英和一位女候選人。
無錯,以上都是推測。但願最終錯的是我,而不是香港。
李兆富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