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動」推動策略投票,怎樣才能有效地增加非建制派候選人當選機會,我以超區為例來解釋。
第一步要掌握各候選名單勝算。港大民研在選舉前一天公佈經整合的各候選名單支持度。為方便解說,假設結果與港大民研在提名期開始前公佈的支持度一樣。(我強調這只是用於解說,經過選舉期工作,候選人支持度會有轉變。)
要判斷候選名單的勝算,先要畫一條當選的安全線。從2012年選舉看,最低得票的當選名單是14.4%,當選名單平均得票是16.7%。今屆應不會相差太遠,支持度達16%的名單應可勝出。
建制派3張名單若都要當選,總得票要48%,現只得36%,拿3席難度極高。民建聯李慧琼應穩奪一席,但黨友周浩鼎和工聯會王國興離安全線很遠。建制派可能還有不少隱性票(如老人院票),是民調不能反映的。假設有7%隱性票,選票還是不夠3張名單分。
建制派支持者只有約一成半是策略選民,有較少票可轉到同陣營的其他名單。李慧琼的23.3%,因當中有14.5%是策略選民,故只有3.4%可轉到周浩鼎,周支持度就達10.3%,離安全線就較近。民建聯連黨友也未必夠票,更難幫助王國興。如7%隱性票完全由背後操盤者調動,把6%票分給周浩鼎,應可夠票,但王國興的支持度就不會超過6%。若操盤者能把所有選票平均分到3張名單,每張就有14.3%,三張都勝出的機會就增加,難度雖高卻不能不防。
至於非建制派,6張名單總支持度達63%,但扣去建制派7%隱性票,就只餘57%,不過應還夠3張名單當選,問題是若選票過於分散,或會令非建制派只取兩席。
民主黨涂謹申應可取一席,所有其他名單因未達安全線,要靠策略選民來補充選票。非建制派策略選民較多,不同名單由20%至35%。涂謹申的31%,有四分一是策略選民,即有7.8%可轉給其他名單。街工梁耀忠只要從其他名單拿到4.6%就夠票。新民主同盟關永業及民協何啟明支持度過低,勝出機會近零。他們的支持者都有近30%策略選民,故非建制派會有2%從這兩張無望的名單流向邊緣名單。
有機會取第三席的是公民黨陳琬琛或民主黨鄺俊宇。他們需要涂謹申(分給了梁耀忠後的餘數)、關永業及何啟明的策略選民幫助,再加上陳琬琛和鄺俊宇兩張名單各自約三分一的策略選民,若鄺俊宇的支持者中的策略選民走向陳琬琛,陳琬琛就會多1.8%,得票達13.1%。反過來,鄺俊宇得票就達12.3%。但無論是他們中哪一人,非建制派要取3席,兩人只能有一個留下。
從上述分析,要策略投票成功,需要:一、更多選民明白策略投票的重要性,讓更多選票由穩勝或沒望的名單走向邊緣名單。二、策略選民收到的資訊誤差不可太大,能準確掌握哪些是邊緣名單及離安全線大概有多少。三、若有多張邊緣名單,就必須有機制讓策略選民共同決定要救哪些名單。而「雷動聲吶」就是去解決這些問題。
戴耀廷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