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水撤退 港股通走資 外資力撐 恒指重上22000

北水撤退 港股通走資 
外資力撐 恒指重上22000

【本報訊】AH差價10個月低,北水卻步!恒指8月開局即重上二萬二關,內銀內險為首的中資金融股昨大追落後,不過在A股近日持續走疲下,AH差價指數回落至去年10月後最低,整體AH差價由年初逾四成收窄至昨日26%,港股通南下資金熱情近日同時大減、更錄得走資。分析估計,外資取代北水湧港並撐起中資股,是中港股背馳原因。
記者:余倩敏

內地7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遜預期,內地股市向下,滬綜指昨跌0.9%,報2953點。

AH股差價持續收窄

港股卻未見受累,反受財新製造業PMI重返擴張收縮分界線刺激,恒指昨升237點,收報22129點;H指升170點,收報9129點。主板成交額634億元,沽空率11.8%。另俗稱港股恐慌指數的恒指波幅指數(VHSI)報17.86,創14個月低。
值得留意是,在港股6月中接連闖高之際,北水南下步伐卻在6月下旬起反覆放緩,及自上周一起至昨日六個交易日,港股通更有五日均走資,累計期內有5.07億元人民幣淨流出,是繼今年4月以來再現淨流出。德銀昨發表報告指,自5月份起經滬港通南下湧港的資金,大致已在7月底停止流入,AH股差價同時亦見顯著收窄。
按AH股差價指數,過去兩個半月間已累計收窄9.1%,至昨日126,意味整體A股只貴H股約26%,而今年初差價一度逼近47%,為去年9月底以來差價最少,導致資金南下追逐AH股差價的誘因大減。

內銀煤炭股追落後

大華繼顯策略師李惠嫻指出,較受港股通歡迎的股份估值已不便宜,不排除部份經港股通南下流入的資金因而獲利離場。惟相信部份外資因英國脫歐而對歐洲有戒心,故選擇流入本港,並帶動港股向上。所以即使北水近日離場,港股在外資支持下亦「唔算好跌得落」。
中資券商股、內銀股及煤炭股追落後,昨幾乎全線向上。三板塊昨貢獻恒指約四成升幅,單是建行(939)已帶來39點升幅。德銀繼續看好中資股,昨重申對H指年底報一萬點的預測,即預計今年餘下時間仍有9.5%上升空間,原因是非金融類中資企業的股東回報率(ROE)上半年可望復蘇,而且隨着中期業績期來臨,相信市場繼續上調這類企業預測。
李惠嫻預計,內險股與內地券商股仍有機會追落後,但內銀股差不多是時候獲利離場,因內銀盈利未見高增長,不良貸款上升趨勢亦明顯,而債轉股亦恐將加重內銀經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