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加強網絡訊息監控手機Apps用戶需實名認證

內地加強網絡訊息監控
手機Apps用戶需實名認證

內地今日有多項新規定開始實行,較受矚目的為網信辦要求手機應用程式(Apps)供應者履行六大義務,當中包括用戶註冊時需要以真實的身份認證,而且供應商更要記錄並保存用戶的日誌資料60日,此舉被視為當局加強網絡監控至手機,窺視市民手機中的個人資料。

網信辦於6月底宣佈《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下稱《規定》),今日開始Apps供應者要「嚴格落實信息安全管理責任」,履行六項義務,當中包括按「後台實名,前台自願」原則認證用戶註冊。

內地加強網絡監控,手機Apps亦需實名註冊。

要保存用戶紀錄60日

「後台實名,前台自願」已非首次出現,2011年網信辦針對這解釋為「真實身份資料只用於後台註冊,前台發言則可繼續匿名」。而由於內地大部份地區都已實施手機號碼實名制,用戶如果以電話號碼註冊,就等於完成Apps實名認證。
另外《規定》稱Apps供應者要建立健全資料審查制度,對發佈違法違規內容的用戶,需視乎情況,以關閉賬號等方法處置,並要保存紀錄並向有關部門報告,供應者要將用戶的日誌資料保存60日。
《規定》雖然表明取得用戶的個人資料前,需先得到用戶的同意,但是在事實上,如果用戶不允許Apps取得手機資料,該Apps就不能使用,例如聊天Apps會要求取得手機中的電話簿,要用Apps拍照就會被要求允許使用鏡頭、相簿甚至定位。供應者就可能將這些資料保存60日,成為「向有關部門報告」證據。

下載平台需審核Apps供應者

《規定》又要求Apps下載平台需在開始營運30天內,向當地省級網信辦備案,同時審核Apps供應者,如果發現有供應者出現異常或違規,就採取暫停發佈、下架等措施,並保存紀錄向有關部門報告。
去年初網辦就宣佈中國將全面推進網絡真實身份資料管理,今次針對手機Apps的《規定》被視為網信辦將監控伸展至手機的一步。
新浪微博

【網民有話說】

‧誰保護我們的隱私?
‧甚麼時候上廁所實名制度啊?
‧最討厭定位,然而不同意用不了。
‧動不動就實名,訊息洩露誰擔責。
‧實名,為了掌握你,甚麼都實名。
‧實名制是條難走的路,最後走成一條死路。
‧手機號碼不是已經實名認證了麼,現在基本都是手機號註冊。
‧實際是為了鞏固獨裁統治,監視人民的言論,更方便的抓人,與言論自由背道而馳。
資料來源: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