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上周四爆出細價股斬倉潮,投資者一不留神,手上股份隨時變牆紙。證券業協會主席繆英源建議,為有風險的股份加上簡單易明的記號,助投資者辨識「睇路」。
繆英源接受專訪時指,香港市場容納國際投資者,「唔係個個都咁熟悉香港」,遇上大股東押股、董事或核數師跳船、重大股份轉移、遲出業績、股權集中等情況,投資者未必跟貼公告,難以一眼知道股份有風險。
他建議為出現上述問題、有潛在風險的股份,加上簡單易明的標記,「如一有問題,即刻轉做9字(頭)。咁大家一睇就知,小心啲,睇吓發生乜事」。他指標記只為提醒投資與否「由股東選擇」。以股權集中警告為例,他認為證監會「應要做得更好……要有責任,唔係出完(警告)就算」。
他更希望交易所「行多一步」。港交所(388)為香港獨家營運交易所,甚至獲《競爭條例》豁免。繆英源認為,既有壟斷市場的權利,就應該有相當義務,「雖然上埋市,要為股東利益着想,但都係公用事業,係咪要承擔一啲社會責任呢」?
促港交所發展多元化產品
他形容現時市場「獨沽一味,得股票」,定息產品、商品期貨等發展欠佳,故交易所應發展更多產品,吸引投資者和資金聚集於香港,他相信業界願意分擔成本,「如果我哋提供嘅服務20年都唔變,你會唔會用返20年前的價錢畀我」?若然一成不變,香港優勢很可能3至5年內耗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