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漁護署7月中曾上載海豚監察報告至官網,其後以報告未完成最後版本決定收回。署方在上月29日再上載報告,但記者對照新舊版本行政摘要發現字眼被修改,例如新版報告提及中華白海豚數目41條時,刪去「此海豚數目是自2003年以來的新低,與近年的數字比較亦顯著減少」。
漁署被斥刻意迴避
一些描述海豚減少的段落亦消失,如「2014年至2015年間,尤以西北大嶼山水域的海豚數目變化最大,在短短兩年間數字大幅下降58%」、「就算將大嶼山西南水域的海豚數目估算,聯同其他三個海豚主要出沒區域一併考慮,香港西部水域的海豚整體數字仍然錄得大幅下降,並跌至2015年新低」。
報告又刪去海豚遷徙原因,「有部份屬於西大嶼山社群的海豚個體,於近年一直迴避港珠澳大橋走線範圍的水域,因而令其減少使用大嶼山北面水域」。人人監機會發言人批評漁護署刻意迴避敏感數字,亦刪除港珠澳大橋對海豚影響部份,減少報告的震撼力,「令人睇落感覺冇咁強烈」。
漁護署回應指,並沒删去任何有關海豚數量減少或海事工程對海豚可能造成影響的內容,修訂行政摘要部份,是闡釋海豚數量估算及分析會由以往3個調查區,增加至4個,並記錄海豚擴展或轉移活動的範圍,更全面展示中華白海豚於本港水域出沒的情況。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