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地巿場要搬了,大家都趕去朝拜,其實這個號稱全世界最大的漁巿場,到底有多巴閉,讓我們話你知。
所謂築地,日文其實有造地的意思,因為這裏其實是一片東京灣上的填海地,在江戶明曆年代即17世紀中已經出現,最初為神社及武士住所,慢慢變成外國人居留地及海軍用地。1923年關東大地震,重創日本橋及其他漁巿場,市政府於築地明石町成立臨時巿場,直至1935年遷入現在位置,成為正式的批發市場。
僅場內巿場搬遷 外圍商店街不變
巿場面積23公頃,相當於68個標準足球場,每日有超過18,000輛大小車輛及接近42,000人進出。整個築地分為場內及場外巿場兩部份,場內巿場就是有81年歷史,負責水產、蔬果批發的街市部份,所有食物都由7間大型水產批發商及3間蔬果批發商供應,而741間中間批發商就會將投標或買回來的食材送到餐廳及消費者手中。市場內亦有有167間食肆商店,當中香港人最愛的壽司大就在這裏。而場外,就是圍繞市場外圍而成的商店街,由於兩者管轄權不同,今年11月初搬遷的其實只有場內部份。
整個批發巿場裏有大概480種水產,每日總共賣出超過1,600噸、接近89架雙層巴士的重量,交易額就達到16億日元,相當於1.2億港元。單計日本人最愛的吞拿魚,平均每日就賣出161噸,以藍鰭、 太平洋藍鰭、大眼吞拿魚三個品種最多,新鮮與冷凍的加起來佔全日本出貨量接近12%。
設施老化 新市場面積大兩倍
早前有傳聞指因為東京奧運要起媒體中心,築地才要搬到2公里外的豐洲,其實真正原因是設施老化,新市場將會大接近兩倍,有冷氣系統為魚類保鮮,不過就遠離黃金地段,商販都擔心少了遊客來。至於空出來的位置到底最終會建住宅 、商廈,還是未知之數。無論如何,築地場內市場將於11月2日正式關閉,豐洲市場就在11月7日開幕,想去,就要趁早了。
參考資料:平成27年度版‧築地市場概要
記者:黃穎妮、甄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