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我真真正正在這裏學師,及在這裏把錶改裝製造的。」John(吳家強)從小就跟爸爸,在樓梯底下的利成錶行學修錶。那時利成錶行的吳拾伯伯最愛把腳晾在廚櫃上,腳尖篤着John,監督他小心修錶。John學着伯伯的語氣:「你記得你怎麼跟我講嗎?好貴的這錶你別弄壞啊!我就是這麼學師的!冬冷夏熱呀當時真是(抹汗)呀!」逗得吳伯伯陰陰嘴笑。
「我嗰陣瞓唔着就砌錶砌通宵,真係好鍾意裝裝拆拆的成功感。」當年香港是全球最大手錶業轉口港,他卻放棄與朋友做出口電子錶生意,選了到瑞士WOSTEP鐘錶學校學製作錶。他自己都說:「返來唔知有乜做㗎!」
錶壇教父Philippe Dufour 及名獨立錶匠Michel Boulanger都是他的老師。好少亞洲人可以有機會到這鐘錶殿堂學錶,John融合了由爸爸處學得的傳統修錶技巧,跟在鐘錶學校學來的正規修錶法,令兩位大師印像深刻。現在兩位每次來港,都會特意來找他聚舊。
今日他自己都成了香港少有的錶匠,也不時回爸爸九龍城樓梯底的小舖幫忙。那窄窄的小店,月入不知有冇數千元,但每次摺住手腳坐回那個窄窄的工具桌,他就自動左剿右剿,剿回古老工具整這整那好安心,這店,更是爸爸的心肝命根,吳伯伯:「根本現在好多工藝獨到的老修錶師傅,都出身於樓梯底。」他跟吳伯伯都想開個小型學校,將這些傳統工藝傳給其他人。然而,家陣香港地產行頭,冇錢賺的手工業都被時代剷走,John講起就嬲:「而家嘅香港,根本抹殺晒所有小型手工藝!有些人覺得有些事不那麼重要,用個價值觀去看這世界。」John嘆,就算有興趣的年輕人跑去職業訓練局修讀課程,都再沒手工藝小店給他們實習,挑戰坊間奇難雜症了。
記者:陳慧敏
攝影:梁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