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暑假是出遊好時節,何妨在熟悉的城市來趟小旅行?兩年前,她以隨身畫筆作起點,走進老店,遇上忘年朋友。留她吃午飯又會為她送上剪報的上海理髮師傅、以為總在那裏卻又突然消失的雪糕伯伯,還有守着小店卻滿店非賣品的老闆……10個小故事,一幅幅老店風情畫。「想提醒其他人,身邊有好多嘢值得欣賞,只係我哋太忙忽略咗」。看似理所當然的日常,找回營役生活之中的小趣味,她是「飛天豬」黃詠珊。
記者︰呂麗嬋
走進深水埗明哥的茶記,一眼就認出小妮子。滿堂吃着廉價三餸飯的麻甩佬,只有她瑟縮一角,拿着畫筆、眼神專注在寫生!「今朝嚟,啲街坊話呢個位最好。」由街坊食客到老闆,對這個一杯凍飲坐上半天的客人很包容。她的畫冊盡是密麻麻的城市風景。「有個唔喺香港嘅朋友,話我啲畫好密好香港,佢唔講我都唔覺,可能潛移默化,就如每次去花園街,好逼,但就覺得好親切。」
一幢連着一幢的唐樓、猶如積木的公共屋邨,在她眼中充滿熱度。城大畢業4年,主修動畫,做過電影後期製作,她的畫像電影分鏡,色彩斑斕卻又極仔細。小妮子謂,那年夏天也是炎夏,讓她與老店結緣,「最初喺郊外寫生,太曬就到室內繼續畫。」一杯透心涼的雪糕紅豆冰,無心插柳。「佢哋以為我係學生,要交功課,同你揀坐邊個位角度最好,又主動同你講間舖嘅歷史。」
毅然辭職 全心追夢
內向畫畫少女因為手中畫筆認識了五湖四海的人,永香冰室、公和荳品,在彩虹老區的老式上海理髮店,她就遇上85歲的阿鄺師傅。「上海理髮店不歡迎女賓,嗰次拉埋老竇,話送佢豪華理髮套餐,其實係想跟佢入去畫畫。」畫完,她將畫放入小木架送給小店留念。「半年後再去,以為無人會認得我,點知離遠已叫我個名,仲攞咗叠剪報出嚟。」
那是一叠有關旅行寫生和藝術新聞的剪報,老師傅覺得她或者有用,為她剪存,「好感動,仲叫我留低一齊食飯」。阿鄺師傅病了,其他師傅還帶她前往探望。老店的人情味,還有老夥計拿着畫時的珍而重之,叫她難忘,「我會分享我嘅觀察,每次佢哋都會話:從無發現自己工作咗幾十年嘅地方,原來係咁靚。」
店主拿着畫時的感動神情,讓她深信城市寫生的價值。「試過去朱榮記,明顯無幫襯,老闆依然逐件貨品同我介紹用途同歷史。」這間位於上環水坑口街的老店,專賣上世紀家居日用品,過萬件貨,不少卻是非賣品,「好希望提醒其他人,身邊有好多嘢值得欣賞」。
走進大街小巷,以畫筆為老店記錄,佔據了她公餘所有時間。周六日放假、農曆年長假期,她甚至要求公司讓她提早1小時放工。上年底她毅然辭職,全職畫畫。「爸爸係巴士司機,屋企唔係有錢,都有掙扎,但好想試吓全力去做一件事」。暫時給不了家用,至少可自給自足,是她對自己的承諾。
人生無常 學懂珍惜
可幸家人支持,機會亦接踵而來,包括獲邀在尖沙嘴誠品開人生第一個畫展;甚至有出版社邀請她將老店的故事結集成畫集。既來之則安之,機會來了就努力把握,天未光四點起床,畫至午夜。「以前性格好內向,寫生都傾向畫風景,不擅長畫人,因為好想記錄,先將人入畫。」以畫會友,一年前,她到石硤尾畫「雪糕伯伯」。
「好多傳媒訪問過佢,又拍過廣告,百歲老人,堅持自食其力,好想用畫,將故事畫出來」。書出版了,重訪每個筆下的老店主,偏偏伯伯不見了。「搵唔到,只見雪糕車泊咗喺公園,問附近米舖老闆,先知佢半年前突然暈咗。」連電話也沒無留下,只因以為總在那裏。「畫老店,係怕有朝一日結業,再無機會見到,原來人都一樣」。
人生無常,但小妮子說曾經相遇,已很可貴,至少教她學懂珍惜所有。「好多人一放假,一定要出去旅行。過去幾年,我覺得自己一樣到處去旅行,只係喺香港旅行罷了」。保持好奇心,發掘身邊有趣的人和事,重新認識每天相見的城市。「𠵱家會打開啲自己,理解別人嘅生活」。深信連豬都可以飛的小妮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