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九龍城嗎?「你不喜歡都不行啦,在這裏一世了 。我現在老了,沒得做的話......」吳伯伯靜了,手裏執着古董錶的蓋子,若有所思地轉呀轉。
去年,跟艾威採訪過九龍城候王道,吳拾伯伯在樓梯底的修錶小店,那時他中氣十足,講起老收藏,還有傳統修錶技術就眉飛色舞。店子由1959年開始營業,褪色的招牌,勞力士與無名舊手錶躺在飾櫃裏。
1959年,首任業主把與樓梯底相連的地舖賣掉時,把樓梯底留給他:「後生仔好好做,沒人能打擾你了。」那年,伯伯才只廿歲。五十年代,歐洲的機械錶只能靠香港轉口到亞洲各地,大品牌未在香港設維修部,壞了或沒電的錶,都在梯底小檔維修。吳伯伯縮着肩在二、三十呎的小舖修錶,桌上的工具,跟店子一樣年紀:「那時代的工具都手工製作,好用多了。」
當年周潤發古董車上的鐘修不好,都是吳伯伯給他修好的。有些客人,執着平凡老錶,走遍中環、上海街、尖沙嘴的大鐘錶行,都找不到人維修,吳伯伯:「你不值錢的(錶)誰要給你修啊!但他說這錶有紀念價值。我櫃底藏着幾隻這樣的錶,總能拆到合適零件,一定修得了。」兒子John(吳國強)忍不住搭嘴,「都是當年名廠批發剩下的舊零件,現在換粒原廠的要七、八百元,他收人二百元,說是街坊生意!」後來,發哥還請伯伯為貿發局拍香港特色的宣傳短片。好多古董錶愛好者如九龍城之友發哥、紅姑、艾威、 森美都是粉絲。
有段時間試過晚上有人來撬門偷錶,伯伯索性在那只得一張木櫈仔闊的小店裏舖床過夜。有賊人看準伯伯跑不動來搶錶,做會計的女兒索性辭工陪他開店。吳伯伯受不了冷氣,裝了都一直沒開,炎夏,他擔張櫈仔坐在街口吹風顧店。午後,吳太太煮了飯來與伯伯一起吃,喝着湯,投訴這些年來伯伯陪她旅行不到五次,伯伯說:「心癮嘛,不看店就不自在。」兩個飾櫃、工作桌與小木櫈,養大一家五口,兒子也成錶匠,一家人在這小舖共聚的回憶,比在家裏還多,還見證了九龍城區,甚至香港鐘錶業的一點轉變。
最近伯伯收到屋宇署來信,說他的小店違反建築物條例,無情迫遷。他擔心得突然發燒,住了兩星期醫院。回來後更捨不得離開小店,「我差不多是這裏的看更了。有我們,又有閉路電視, 賊人都不敢犯案。我今年八十五歲了,能有多長命,希望政府讓我捱完這一生,時間無多嘛。」
利成錶行
地址:九龍城候王道2號
記者:陳慧敏
攝影:潘志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