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比畢彼特好得多的喪屍片

【西遊記】比畢彼特好得多的喪屍片

【文化籽:西遊記】
講起喪屍片集,十個有九個,應該立即聯想到《The Walking Dead》。電影的話,近年,最多人看過,應該是畢彼特(Brad Pitt)套《地球末日戰》(World War Z),下年,還會推出續集。不過,八月底上畫的韓國新片《屍殺列車》,同樣以喪屍襲擊人類為主題,特技場面係小兒科得多,卻是好事,造就在描述人性方面贏出幾條街,大巴大巴摑在荷里活災難片臉上。

香港也有喪屍片,不只殭屍片。不是說安志杰溝了Jessica C的《屍城》。我比較喜歡接近二十年前的《生化壽屍》,湯盈盈全程凸點,比Jessica C打出一對警鐘,更吸引。事實上,真正入腦的,是約三十年前的《猛鬼學堂》,尤其結局,伊雷跟追求不遂的林憶蓮齊齊身陷困局,不惜捨身護花,任喪屍狂咬自己,含笑含淚目送意中人逃離災場,彰顯男性的風度和愛情的偉大。可能因為本人長期是一個溝唔到女的可憐蟲,感同身受,身在戲院時,感動到不能控制眼淚直標。自此愛上喪屍,覺得喪屍的身體形態,比殭屍一板一眼的伸手跳躍,生動得多。
經過電子遊戲與改編電子遊戲而成的電影所影響,喪屍不斷變種。去到《地球末日戰》,我覺得幾好睇,但跟有否喪屍存在已經關係不大。班所謂喪屍,行軍速度快過異形,靈活過未來戰士,腦筋應該比大部份代表功能組別的立法會議員清醒。失去了喪屍應有的喪屍味,就跟一般荷里活特技片,沒分別,只是見到大大大明星畢彼特面不紅氣不喘保護地球打怪物,幾過癮。
《屍殺列車》卻似現代與古代的結合。跟全城男女齊齊用手機捉比卡超,很相似。以下,不劇透,只談大綱。現代,是指電影節奏,跟你目前看慣的,一樣快。一開場,快速地介紹了主角背景,轉個頭已上了有喪屍乘搭的列車,輕輕掃一掃車廂的乘客,就開始從未停止直到結局的一連串官能刺激。古代,是指終於有人肯還原災難片的基本,探討人性,不是簡易地二分地唔係正義就係邪惡,是複雜的,有變化的,有前因後果的,真真正正在現實生活中你和我都會見到的人性。
《屍殺列車》中,講得最多的人性,是自私。說自私,你一定覺得是缺點;換個說法,叫自愛,你又必然支持。自私跟自愛,有幾大分別呢?自私並不一定是壞事,重點在於個自字,究竟是細到只解釋成自己,還是可以慢慢擴大,伸展到自己的家人、情人、朋友、恩人、族群。世界已經很美好。你說要人人也愛護陌生的全人類,有如愛護自己,像荷里活災難片的英勇美軍,是天方夜譚,但透過一連串事件,一次又一次跟其他人交流而將個自字的範圍越拉越闊,便合情合理得多,也觸動人心得多。《屍殺列車》的行車速度,跟荷里活大片相若,但描述人類自私,層次感鮮明一百倍。
自私,或自愛,太過份,便賤。不過,賤人做賤事,必有原因。即使天生缺乏同理心,也很少人在清醒的狀態下害人不利己,害人時,背後一定有充份理由吸引自己傷害人。反而,好人,或看似毫無殺傷力的弱勢社群,對社會對人性絕望時,破壞力其實更驚人。你看看德國的事件,日本的事件,執行大屠殺的,隨時是你日見夜見的老街坊。黑社會頭目或專門剝削基層的大老闆,夠壞了吧,才不會不要命地跟大量他人同歸於盡。《屍殺列車》在這方面也有探討。探討埋愛情到底是什麼,夠晒豐富。而且,韓國的電影或電視劇,總暗暗隱藏着一種歇斯底里,才令到結局的安排更令觀眾忐忑。《屍殺列車》在中間某些章節,雖然有點位置出現令人發笑的古怪,整體而言,仍然是套極出色的雅俗共賞災難片。中國拍不到,香港拍不到,因為,電影充斥種種暗喻其實在大力狂插政府與財團多行不義。你覺得早早已經樂於跪低,無人叫你跪低都已經跪定先的我們,還有這種膽識嗎?

《屍殺列車》

《猛鬼學堂》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專頁:方俊傑

編輯:周頌文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