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反彈乃外圍多個利好消息蓋過負面消息,作為仍未上車的小市民自然好難過,啱啱先等到樓市來一次真跌市,誰知又那麼短暫,自去年9月至今年4月只有七個月時間。若以時間成本來衡量在這段時間入市的人,當初不信樓市會大跌而決定買樓,這個決定賺了入市機會。
港人買樓向來越貴越買,這個是中國人傳統,老人家會說最緊要有個「竇」,讓下一代有一個承擔和責任。老樓還記得在1997年風暴後,地產版同事訪問了一對後生仔女上車心得,死慳死抵畀咗筆首期後,男的為了供樓晚間要做兼職,放棄了自己旅行的興趣及玩樂時間,女的則要替學生補習幫補生計。他們知道供樓也要犧牲,先捱過五年後才算,之後樓價回升,經濟好番,大家累積了工作經驗後加了人工,生活可以改善。
因此上車靠父幹的年輕人,應該不會有這種感受,可能得來太易而不懂得珍惜,令抗跌力較其他人弱。這時不應認為自己好彩,還要藉上一代的福蔭,提升自己的應變能力,因為不知道樓市何時再逆轉。若果兩批人同一時間入市,前者的適應能力較強。
1997年前見過好多搵到快錢的暴發戶,正因為得來太易,當遇上真跌市時來不及應對,甚至無法接受一無所有的現實,下場悲涼,老樓認識的神童輝羅兆輝便是一例。升跌市也需要有充足的準備工夫,那就是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粹所在。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
本欄逢周五刊出